第五十四节三令五申
墨鸰有些莫名其妙,还是应了一声“是”。
我微笑道:“墨鸰,交给你一个任务。”
墨鸰当然不会问我是什么,她只是顺从地回答:“是”。
我不知道自己的法子能有多长时间的效用,但是我想,至少,在我见到普安王之前,我可以用这个办法拖住夏晴岚,而以后该怎样,我可以找普安王商议。
七夕之夜,就这样过去了。
翌日晨起,匆匆用过早饭,便往福慧楼去。
走了不远,迎面看见于娘子、黄公公、郑公公等人带了一群宫女内侍,手中都拿着不少东西。
看到那些宫女内侍拿东西十分不易,我忙避在一边给她们让道,待于娘子经过,行了一礼。
于娘子走到路边,含笑让我免礼,待众人走过去,方才问道:“姑娘这么早去哪里?”
“到福慧楼去。”于娘子的话本无什么特别意思,但我听到“这么早”三个字,却觉得双颊微微发热,到福慧楼诚然是我每天的工作,但今日,我的确是来得早了。
“姑娘好生勤勉。”于娘子笑道:“我本要去景芳斋一趟,恰在这里遇见姑娘。”
我道:“娘子是找我有什么事吗?何不遣人来叫我过去,却要劳动你亲自来。”
于娘子笑道:“只是有一句要紧的话儿告诉姑娘,我还要到别处去通传一下。”
寻常的事,遣一个宫女或者内侍来也就是了,于娘子亲自到来,还说明是要紧的话,想必十分重要,我忙道:“娘子请讲。”
“姑娘知道方才他们拿着的是什么东西?”于娘子问道。
“方才的东西都用搭袱盖着……”我正待要说不知道,忽然想起方才盖东西的搭袱都是明黄色的锦缎,却没有帝后所用的明黄缎子上绣的那些彰显尊贵身份的花纹,而搭袱的下缘似乎还有着万字图案,忙道:“想必是娘娘的东西了。”
于娘子微微一笑:“姑娘看得好细致,的确是娘娘的东西。”顿了一顿,又续道:“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又要到了,在佛家是所谓‘法岁周圆之日’,寺院要在此日举行盂兰盆会,超度亡灵。而上到皇室贵族,宗亲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之家,往往也都要在这一日举行祭祀,一来是祭祀祖宗,二来是向祖宗预报秋成之意。姑娘在家时也定然是知道的。”
我点头答应了,又道:“方才那些想必是普善寺中举行盂兰盆会的供奉了。”
于娘子微笑点头:“正是。普善寺乃是官家专门为娘娘修行祈福所建的道场,不仅寺中的僧人皆是高僧大德,更要紧的是娘娘日日勤修功德,普善寺的法会,自然是有无量功德的。”
于娘子的话似乎有些不着边际,但我却是丝毫不敢疏忽了。
我素知于娘子平日说话,并不会说得过于直截了当让人难以接受,但和缓的话语之后,终究有她明确的意指,而这位太后身边资历最老的宫女,也常常用她的方式,给予我适当的提点,所以我一直对这位娘子心存感激。
“是。”我恭谨地回应。
“娘娘每年做法事,超度的是所有亡故的众生,亦且为天下众人祈福,所以宫中之人,不仅自己在娘娘的福泽庇佑之下,其家亲眷�
我微笑道:“墨鸰,交给你一个任务。”
墨鸰当然不会问我是什么,她只是顺从地回答:“是”。
我不知道自己的法子能有多长时间的效用,但是我想,至少,在我见到普安王之前,我可以用这个办法拖住夏晴岚,而以后该怎样,我可以找普安王商议。
七夕之夜,就这样过去了。
翌日晨起,匆匆用过早饭,便往福慧楼去。
走了不远,迎面看见于娘子、黄公公、郑公公等人带了一群宫女内侍,手中都拿着不少东西。
看到那些宫女内侍拿东西十分不易,我忙避在一边给她们让道,待于娘子经过,行了一礼。
于娘子走到路边,含笑让我免礼,待众人走过去,方才问道:“姑娘这么早去哪里?”
“到福慧楼去。”于娘子的话本无什么特别意思,但我听到“这么早”三个字,却觉得双颊微微发热,到福慧楼诚然是我每天的工作,但今日,我的确是来得早了。
“姑娘好生勤勉。”于娘子笑道:“我本要去景芳斋一趟,恰在这里遇见姑娘。”
我道:“娘子是找我有什么事吗?何不遣人来叫我过去,却要劳动你亲自来。”
于娘子笑道:“只是有一句要紧的话儿告诉姑娘,我还要到别处去通传一下。”
寻常的事,遣一个宫女或者内侍来也就是了,于娘子亲自到来,还说明是要紧的话,想必十分重要,我忙道:“娘子请讲。”
“姑娘知道方才他们拿着的是什么东西?”于娘子问道。
“方才的东西都用搭袱盖着……”我正待要说不知道,忽然想起方才盖东西的搭袱都是明黄色的锦缎,却没有帝后所用的明黄缎子上绣的那些彰显尊贵身份的花纹,而搭袱的下缘似乎还有着万字图案,忙道:“想必是娘娘的东西了。”
于娘子微微一笑:“姑娘看得好细致,的确是娘娘的东西。”顿了一顿,又续道:“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又要到了,在佛家是所谓‘法岁周圆之日’,寺院要在此日举行盂兰盆会,超度亡灵。而上到皇室贵族,宗亲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之家,往往也都要在这一日举行祭祀,一来是祭祀祖宗,二来是向祖宗预报秋成之意。姑娘在家时也定然是知道的。”
我点头答应了,又道:“方才那些想必是普善寺中举行盂兰盆会的供奉了。”
于娘子微笑点头:“正是。普善寺乃是官家专门为娘娘修行祈福所建的道场,不仅寺中的僧人皆是高僧大德,更要紧的是娘娘日日勤修功德,普善寺的法会,自然是有无量功德的。”
于娘子的话似乎有些不着边际,但我却是丝毫不敢疏忽了。
我素知于娘子平日说话,并不会说得过于直截了当让人难以接受,但和缓的话语之后,终究有她明确的意指,而这位太后身边资历最老的宫女,也常常用她的方式,给予我适当的提点,所以我一直对这位娘子心存感激。
“是。”我恭谨地回应。
“娘娘每年做法事,超度的是所有亡故的众生,亦且为天下众人祈福,所以宫中之人,不仅自己在娘娘的福泽庇佑之下,其家亲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