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文玩
��之成为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所以又被人们称作文玩。

  文房四宝尽管创始很早,但一直发展到唐宋时代,即传统书画艺术趋向成熟完善和文人士大夫集团形成以后,它们才真正找到并且实现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成为文人学士乃至帝王官宦书斋案头不可或缺的器用。文玩的一大特点是小巧。作为书桌案几之玩用,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可远观,亦可近取。特别是有些赏玩摆件,往往是大块的浓缩,大件的缩小,小中见大,芥纳须弥,古玩界又有“小器大样”之说。

  现代意义上的文玩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赏玩件或手把件。一件好的文玩,必须是一种精神的“物化”承载,或大或小、或巧或拙,经由岁月的裹洗,与主人息息相通,涵养身性的同时,也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文玩往往不独立存在,而是经常结合于书画、茗茶、品香等活动中,为生活添一分赏玩之趣。

  文玩的一个特点是雅致。其材质、工艺往往体现文人学士之情趣品位。

  工匠艺人们大都是适应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奏刀操觚的,有的直接出自文人的创意,甚而有的本来就是文人雅士偶一为之的即兴之作,因此文玩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最为丰富。那些留有文人学士题铭刻款的文玩如今已成为收藏焦点。

  另一个特点是芜杂。

  古玩界常常将之归类于杂项、杂件。

  一是器型杂,即便从每项独立的文玩来说,其器型之纷繁亦可谓千变万化,典型如水注,其品种何啻千数;二是用途杂,分工往往很细微琐碎,各自为营互不相干,而且各件各样,少见重复;三是材质杂,举凡瓷、玉、竹、木、牙、铜、石、漆、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无所不用,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便于文人学士亲自操觚奏刀的竹、木、牙、石之类,而且其久经抚玩会产生滋润莹厚的包浆,时间愈久愈发可爱。

  材质最为广见的陶瓷,其可塑性最强,几乎可以仿制其他所有材质的肌理质感,这在清乾隆年间运用最为淋漓尽致,所谓“钱金、镂银、琢玉、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

  文玩的市场行情一直是稳中透坚。过去文玩以文房砚、墨为大项,随着“文房第五宝”印石的崛起,田黄石、鸡血石等优质印石也备受瞩目。

  文玩之中,大都兼备实用和观赏的功能,唯有古代赏石一项独具赏玩之功,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板块,涨声悄悄响起来。这一方面是受到海外藏家趣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其艺术和人文价值日渐被广泛认同。

  当然大多数文玩种类,其实是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不在于东西不好,而是在于东西太贵,或者是把玩的人太少。

  现如今街面上最受欢迎的文玩,其实主要还是以下几种。

  首先是文玩葫芦,也叫手捻葫芦。

  手捻葫芦越小越好,手捻葫芦是一个稀有品种,8厘米以下称为手捻葫芦,玩的就是小巧玲珑,一般手捻葫芦高度在4-6厘米,精品手捻葫芦为3-5厘米。手捻葫芦即把手把件的一种,即可以活动手指和手掌上的神经,肌肉。起到按摩穴位,达到健身养生的功效。手捻葫芦为植物的果实,手捻葫芦其自然造型之美吸引着很多朋友。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里的手捻葫芦会变得润滑,光亮。手捻葫芦的古典美,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