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兖州之战(五)
��渐地有了流言,说是流寇上次大败。已然破胆,现在只敢围城,不敢作战。

  这种盲目自信的说法,被兖州最高防守指挥官李啸严厉驳斥。

  他郑重地告诉全体官兵。对面的流寇,仍有近7万之众,将近我兖州守军的十倍。如何会有一战不成就放弃道理。他厉声斥责传播流言的军兵,要他们决不可盲目乐观,一定要提高jing惕,绝对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因为在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哪怕是一丝微不足道的松懈,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李啸的斥责下,全体守城军兵,重新提起精神,每日依然严加守备。

  李啸心下还在盘算着,外省的明军援兵何时才会到来。

  其实在他入援兖州之时,鲁王朱寿鋐已紧急向朝廷求援,接到鲁王求救信的崇祯,同时又接到了副总兵刘泽清密告山东巡抚李懋芳不懂军事擅自出兵以至官军大败的消息,崇祯不由得大惊失色,几陷绝望。

  焦躁不安的崇祯几乎立刻就要派锦衣卫去将李懋芳捉拿法办,幸得首辅温体仁极力劝阻,说现在山东战事正急,此事尚未调查清楚,不可擅动地方大员,崇祯才勉强压下心中的火气,没有冲动行事。

  最终崇祯下令,让正在河南参与剿匪的总兵邓玘部2万余人,从河南紧急赶往山东,援救兖州。

  接到命令的邓玘部,连忙从河南紧急向山东赶去,至李啸兖州初战胜利到现在的第九天,邓玘部刚刚赶到山东边境。

  历史是一连串的巧合而形成的组合,崇祯的这个命令,让原本在真实历史上,接下来会被流寇诱歼的邓玘部逃出生天。

  只是邓玘的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邓玘部也因为长期欠饷,军兵对这朝廷要求的紧急行进救援山东多有抱怨。

  明史记载,从小校做起,直至成为总兵的邓玘,虽然作战英勇,曾射杀十八路流寇之首的紫金梁王自用,却不善于笼络人心,最后的结局竟是部下叛变,被逼自杀。是故邓玘全军,军心消沉,士无战意,行进的速度日渐缓慢。

  鲁王朱寿鋐等人,一心指望着的这支态度消极的援军,实为画饼充饥。

  第十天凌晨到了。

  与前段时间每天艳阳高照不同,这一天,从昨天晚上开始,天气大变。

  浓重的阴云绵绵叠叠地覆盖在兖州城上空,那乌黑低垂的阴云,几低与城墙平齐,似乎探手可得。呼啸的狂风裹着尘沙,吹得城墙上诸多旗帜烈烈飞舞,却让兖州守地军兵却几难睁眼。

  估计不多时,一场大雨,就要来了。

  此时。流寇的大阵,终于动了。

  一身共析钢甲,鲜红的盔缨与披风在狂风中烈烈飞舞的李啸,能清楚地在城头看到,流寇全军全部拔营而去,绕至西侧浅水区,全军渡河。

  暮僚陈子龙紧急从城墙另一侧跑来,向李啸报告这个消息,李啸脸色极其凝重,心下暗想。这流寇行事,果然不出李某所料。

  原来,流寇当日败后,撤回泗水对岸之际,罗汝才等人立刻聚帐商议,最终定计,要以已之长,攻兖州守军之短。

  那就是,利用现在夏天天气多变。待有一天下大雨之际,再发动全面进攻。

  因为在大雨中,李啸军所有的火炮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