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水制盐
��的权利,并且,这个窝单是可以子孙世袭,也可以象银子一样,用来买卖与交易。

  有了窝单以后,这名盐商就成了官方指定的食盐专卖商,拥有某块地域的垄断权。各盐商根据朝廷的指划,在各自的专卖区域内运销官盐,各盐商不得越界销售。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鉴于该盐商的力量较小,不足以支撑起一片地域,那么他还可以伙卖。

  所谓伙卖,就是由多个盐商合伙经营一片区域,内部再划分销售数量。

  有了这窝单以后,以后这名盐商,每一年再向朝廷先交钱办一个本年度的资格证,就是年窝。有了年窝,就有了本年的专卖权。

  总之,在这种纲盐制下,最重要的就是窝单,有窝单就有垄断专卖权。

  李啸没有这样的专卖权。

  他也不打算去急急地向朝廷申请窝单,贩运食盐。

  现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又因为贩盐将要触到太多人的利益,李啸不希望在自已的发展初期,碰到太多的发展障碍,所以,他不打算向朝廷申请盐引窝单,以免使自已显得过于贪婪,给那些看他眼红的朝臣,留一个太过明显的把柄。

  李啸打算先给有辽东窝单的海商蔡守供盐,让他代为销售。

  这样一来,李啸的雄唐卫所产的盐,不需要盐引窝单之类,就有了隐蔽的销售渠道,同时又不会引人嫉恨,并且,还可以逃税。

  现在市面上,一百二十斤的一担私盐收购价是三钱银子,为了打击对手,收得更充足的盐,不少收购私盐的贩子的收购价,都偷偷地提到了五钱甚至六钱银子。

  李啸给蔡守报了四钱银子一担的优惠价格,这蔡守一脸笑得稀烂,连连答应,生恐李啸反悔改。

  根据薛大富的意见,李啸对盐场作了一番改进。

  李啸初步设计了八十亩盐场,全部用水泥铺地,用内燃砖砌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盐田。盐田通过一条弯折的涌道,与大海连接。

  这种盐田的设计原理是,每当涨潮时,打开闸门,把汹涌而来海水灌入盐田。在田中暴晒蒸发掉水份,约浓缩到盐度15度左右。再打开盐田地闸门。从沟渠流入卤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澄清后地卤水用人力抽水车抽入结晶池。于饱和状态下继续蒸发。很快就能结出白花花的海盐结晶。

  现在军营设施已建设完成,李啸立刻抽调全部的建筑工人去兴建盐场。

  近千人的建筑队伍,在充足的水泥与砖头供应下,只过了两周时间,八十亩盐田,卤水池,结晶池,海水涌道,以及卤水池结晶池的防雨棚等设施,全部修建完毕。

  李啸任命薛大富为盐场总作头,招入200人到盐场工作,整座盐场正式开始运行。

  李啸记得以前化学课中教育过,海水含盐量大约百分之三点五。那么,一百吨海水即能制盐三点五吨。

  经李啸测定,在这北方的初夏时节,盐田日极限蒸发量能达到7毫米,这样一来,即使算上雨天不能生产,阴天产量再减半的情况之下,这八十亩盐田,最保守的产量也在三十万斤以上。

  这个数量看上去很大,其实相比整个大明朝的食盐消耗量来说,实在有点微不足道。

  史书记载,在明朝,每人每年平均消耗十五斤盐,李啸每年的盐产量,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