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喜欢 rouшēnшu.dē
��还有精神方面。因继父的教育,她的精神世界原来只有港城10平米劏房大小,突然一下子就开阔敞亮了。

  这个继父,是这些年来黎漾唯一接受并喜欢的,但是最终他与母亲依旧没有结果。

  不过这也不妨碍他对黎漾影响颇深。

  继父在温哥华有他的艺术事业,她是在与继父生活那几年喜欢上艺术绘画的,但是她一直都只把艺术绘画当作生活爱好,并不想这爱好沦为她未来谋生的工具。因此,因为喜欢她会去学,但是只会浅浅地学,随心情地学,学累了画累了那就歇歇,她不想让这爱好有一点点的不喜、压力。

  而这一切的想法以及后来去学心理学,毕业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的决定,这些都是受了继父的影响,她曾看见继父为了艺术工作焦头烂额茶饭不思,最终陷入抑郁。

  因这一想法,她丝毫不在意自己画的好不好。更多的时候,相比于画,她更爱看画,看到好看的,兴致起来了,她才会想着去画室画上一画。

  她尤其喜欢去看画展,有喜欢的如果能买,她就会买,买了收藏。

  画展的画并不便宜,相比很多人能看不能买,她要幸运得多,她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继父,给予了她足够的资本,因此她鲜少有买不到画的时候。

  她有一个linking的社交号,每次收入画室前都会拍照post上去,算是专门用来记录她所收藏的画,不过也算是供网上一些感兴趣的人欣赏吧。

  一直以来,感兴趣的人都会私信来询问向她购买,她从来都没有卖过,沉亦嫣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询问的人,但她是第一个打破了黎漾不卖画的原则。

  那时,沉亦嫣私信她,黎漾习惯性地会打开别人的主页看了再回复,一看就发现她是个画家,名声不小,画的还很不错。

  一个名声不小的画家来向她买画,少有,她就有些好奇这幅画为何如此吸引她。

  很快地,两人一拍即合,黎漾给了沉亦嫣自己的私人linking号,自此两人就开始对一些画作交流看法。

  黎漾那时刚读博,学业繁忙,艺术展看少了,linking也没空上,两人聊天消息经常都是有来无回的。

  这种断断续续的聊天方式维持了大半年后,彻底改变在她某天在私人号上post了自己导师的心理公开课。

  那一天沉亦嫣大概是遇到了十分不好的事情,病急乱投医地找了黎漾倾诉,想要急切缓解多年的难受。

  那年,黎漾只是一个20岁的心理学博士生,还有两年才毕业,她认为自己实属地修行不到家。沉亦嫣比她还要大上两岁,黎漾认为她大概是真的是无法忍受才会找一个半吊子学生为她解决问题。

  不过,一切都只是黎漾的自谦。

  自那时起,沉亦嫣在爱情上所经受的伤心难过都会向黎漾倾诉,但其实黎漾认为自己并不能给予她太多的帮助,不过,一旦沉亦嫣开始说,黎漾便会一直在线上陪她聊完。

  分享的乐趣在于回应,倾诉同理。

  她认为她只能做到这点,好好倾听。

  那时,她便开始知道周翎这么一个人,沉亦嫣与他是青梅竹马,自沉亦嫣懂事起,就开始喜欢他,直到现在。从未停止。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