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六十七
) 中草药里的“甘草”的入药部分实际是植物的(根) 中草药人参主要功效是(补气固元,生津安神) 中药配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一般不可同时入药的是(干草和甘邃) 下列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一味中药是(金银花) 提出“望闻问切”等医疗手段的是(扁鹊) 古代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 古代所称的“杏林高手”是指(医术高明之人)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垂髫幼年(又叫总角) 孩提2—3岁的儿童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加冠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50岁 花甲之年60岁 古稀之年7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颐之年100岁

  科举(起于隋代,盛于明清)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