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因识路真疲路
��通天的隆科多舅不就是凭着这个位置成了四哥的隆科多舅舅?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重,隆科多奉命于御榻前护卫侍疾。康熙驾崩以后,园内的皇子、后妃以及很多重要大臣都被隆科多封锁在了康熙的寝宫之外,皇阿玛几乎是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突然死去,而又未宣布继承人。在畅春园内,布满了隆科多的耳目。皇帝过世,他把守着宫廷,负责宣读遗诏,不论哪位皇子继位,他都可以凭借重兵拥戴之功必宠于新朝。

  费扬古任步军统领多年,皇帝一贯优渥以对,时时有恩典,就是皇太子,阿哥们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诸多拉拢。俗语说位高权重,自然风险也大,隆科多舅舅后来得宠没有多久就圈禁而死,已经算是善终了。

  太子的门人托合齐也曾经担任步军统领,其间,他凭恃康熙和太子的宠信,出行必用亲王仪仗,更是多有欺罔不法之事。参劾之人众多,可皇帝却采取宽容态度,始终未予深入追究。直到多罗安郡王去世时,托合齐于其丧事期间,纠集部分满族官员多次聚集在都统鄂善家宴饮,被人告发。

  托合齐邀请的宾客包括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和八旗军官。这引起了皇帝的戒心。他认为托合齐一伙会饮是为太子笼络朋党,为了制造机会以武力逼迫自己传位给皇太子。康熙皇帝愤怒地认定托合齐等人为“乱臣贼子”,对病死狱中的托合齐采取了颇为极端的处罚手段,下令“锉尸扬灰”,不许收葬。又下令将涉及此案的八旗军官全部革职。对于齐世武,则用铁钉将他钉在墙上,呼号数日而死。康熙对待大臣少有如此之残酷,如对鳌拜,仅仅圈禁而已,对索额图虽然处置较重,但也没有施以极刑。可将这时皇帝的怒气大到了多么恐怖的程度。

  而费扬古在此高位日久,不论是皇帝还是皇子,他都不曾得罪,最后还以军功封爵,就不得不佩服他有手段,有见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家人。

  所以四福晋乌喇那拉氏的家庭教育不可谓不优秀,通身的旗人家姑奶奶的气派,也学着汉人自小读书,通晓文理,未嫁之先便美名远扬。她出身内臣,自小便入宫服侍,小小年纪就得了康熙皇帝的高看,选秀的时候多少亲王妃、福晋入宫去求太后的恩典,想讨了给自家的儿子作个贤内助。可惜是皇帝喜爱她,钦点嫁了皇子。做了四福晋后,乌喇那拉氏也一贯低调做人,哪位娘娘面前都是小心奉承,不肯多言多语的惹是生非,并不曾仗着哪位娘娘在妯娌们面前要强。唯一交好的不过是太子妃瓜尔佳氏,除了心存隔阂的德妃娘娘,她自有办法在各位贵主面前说上话。

  可是饶是四福晋也头疼着呢,应了夫君的命,带着宫人慢慢向着后宫行去,一路盘算着合适的路线,按着吃亏的程度,自然是要先去良嫔娘娘那里,可是按着身份,便要先去贵妃娘娘那里,按着各位主子的性子,宜妃娘娘是个直爽脾气,最好应付。

  鸳鸯失伴飞孤零零吃完晚饭的四阿哥挥退了宫人的服侍,唤来了侍奉笔墨的,磨墨铺纸独自一人留在书房准备自己的条陈。今日带着弟弟们去见识了那些黎民的悲惨人生,这也不是第一次四阿哥心内难受,但是他终于有了那个冲动要改变这一切。适才对着父兄是认罪,若是提及政务难免有转移话题之嫌,而且太不慎重,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建议,他要细细思量,慢慢琢磨。明日再去跟皇太子计议一番,然后联名上这条陈。

  这边四阿哥夫妻同心,那边胤禩也没闲着,今日的事情必然会惊动一些人,但是他还是希望惊动得越少越好,特别是那种容易大惊小怪添乱子的大人物。。四哥难得示个好,可不能轻忽了害他挨骂,以后再想套近乎就难了。自己这还很有点小心思要靠这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