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封官
��的路上,就是此人保护微臣的安全。

  “微臣路过河间府时,遭遇两三千山贼袭击,当时微臣麾下只有一名参将,手下兵力不足五百,强弓劲弩一把也没有,面对几千山贼,微臣心都凉透了,心道:微臣不能在为陛下尽忠了,想不到我堂堂山东巡抚既然今天要死在一伙山贼的手中,这个时候就是李龙率领一百弓箭手向山贼发起进攻,胡参将带领剩下的四百官兵埋伏在山贼撤退的毕竟之路上,,”

  话还没说完,一年轻小将就打算了曾化龙的话,出班询问曾化龙道:“曾大人,将近三千山贼,你们只有区区不足五百人,如何还敢说在敌人撤退的道路上设伏,这个李龙就有那么大的把握能击败数倍于己的强敌呢?”

  曾化龙以为是何人,原来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他也奉旨到京城来述职的,恰巧在朝会了曾化龙和吴三桂见了面。

  吴三桂是谁,相信通晓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吴三桂出身于辽东将门望族,吴襄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1622年)如何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延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祖大寿是世居辽东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

  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即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崇祯十二年(1639年)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27岁。吴三桂从游击、参将到副将,再到总兵,升迁之快,超乎常规。一来和他懂文习武,能说会道有关,也和他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是总兵有关,还有一个关键是吴三桂拜御马监太监高起潜为义父。蓟辽总督洪承畴年初调到辽东,发现辽军缺乏训练,影响战斗力,用吴三桂为署练兵总兵官,负责练兵。后来吴三桂参加了几次战斗:杏山战斗,松山战斗,松锦大战。以上几次战斗吴三桂虽有战绩,既表现出智慧勇敢的品格,又暴露出怕死投机的秉性,这种性格的两面性后来影像并决定了吴三桂的命运。

  也就是说吴三桂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大汉奸。

  曾化龙见是吴三桂,就不敢怠慢,双手作揖。虽然说曾化龙是巡抚,而吴三桂是总兵,两人的级别相当,但是现在的时代和前几年不一样。重文轻武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对鞑子的百万大军,想吴三桂这样能征善战的将才在朝廷中要比曾化龙高多了

  “吴总兵,您且听我细细道来如何?”曾化龙道

  吴三桂回礼道:“曾大人请讲”

  “李龙向我请缨要带领一百弓箭手袭击山贼,我起初觉得她没有战斗经验,不敢讲兵于他,但我哪里还有可用之将呢?”曾化龙无奈的向众文武大臣摊手说

  田宏宇,吴三桂,祖大寿都点头表示同意。包括崇祯帝也表示认同,目下大明确实没有几个可用之将了。

  “李龙通过它的指挥,和英勇。和山贼血战三个多时辰才把山贼击退,自己也身受重伤,山贼撤退途中又遭到我部将胡会的攻击,山贼大败。斩首七百六十三级,俘虏八十三人。大获全胜。我军伤亡不足百人。”曾化龙得意洋洋道

  “好,离开宣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