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按捺不住
��们既没有特别的动作,也没有离开京城。
考试完毕之后便阅卷,所有的试卷都先封好考生的姓名,然后由书吏统一誊抄之后,再交由主考官批阅。这样可以防止阅卷官和考生之间通过辨认笔迹而产生某种联系。为了保证考试公平,防止舞弊,魏征他们也着实动了不少脑筋。
刘子秋既然已经决定放权给内阁,对于考试结果也就不愿意太多过问。但,在阅卷结果出来之后,魏征还赶紧把榜单送到了刘子秋的御案前。因为,今年的榜单中又出现了一个意外的人物,那就新任江都驸马李世民。
李渊一家和刘子秋之间的恩恩怨怨,魏征非常清楚。到了魏征这个地步,不管他原来心地有多仁慈,行事也会变得果断狠辣。他就曾经提醒过刘子秋,不可留下后患!但当时情况特殊,李渊献洛阳城而降。为了收天下人之心,刘子秋也不得不赦免了李渊一家。当然,要想取李渊一家性命,对于现在的刘子秋来,简直易如反掌,随时都可以做到。让魏征不满的,刘子秋却迟迟不肯下这个决心,反而取李建成中了科举,不日就要外放地方任职。而现在,李世民又中科举,并且高居第二,这个成绩注定要进入内阁的。出了这样的情况,魏征又如何能够不着急?
刘子秋拿着榜单,沉吟道:“魏先生,考卷评判没有任何问题吧?”
魏征拱手道:“请陛下放心,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刘子秋点了点头,道:“既然没有任何问题,那就照此发榜吧!”
魏征大惊道:“李渊虽然蛰伏一隅,但依臣所见,此人贼心未死。现在,其长子即将外放任职,次子又高中第二,早晚会入内阁。内阁乃中枢之地,绝不可让此等人入内。臣请将李世民降二等录取,还望陛下三思!”
第一届科举之后,考生在太学院学习四年,有两人得以最终进入内阁,那就长孙无忌和出身寒门的潘志。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科举,同时也为了激烈下一届考生,刘子秋特地颁下诏书,允诺在第二届科举考试结束之后,高中前三的考生有机会进入内阁。所以,魏征才提议把李世民降二等录取,也就把李世民降为第四,他也自然失去了进入内阁的最佳机会。真的进了太学院之后,学生成绩的优劣全凭诸为学士评判。用后世的话来,那就全靠学士们的主观印象了。只要稍加暗示,那李世民不管多么优秀,都无法进入内阁。而这次科举排名,几乎他进入内阁的唯一机会。
刘子秋却摇头道:“即便他进入内阁,朕也无惧!”又道:“人可欺,天不可欺,有违公平的事,朕还不欲为之。”
魏征见劝不住刘子秋,也只能躬身告退。
放榜之日,京城再次戒备森严,如临大敌。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榜单也同时印制多份,张贴于京城的角角落落。高中魁首的便刘子秋一直推崇的杜如晦,第二名李世民,第三名位世家子弟,来自范阳卢家的卢正奇。
这一天,一直在京城中等待放榜的考生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所有的酒肆、青楼还全部爆满,欢歌笑语响彻云霄。这样的日子,京城中自然显得凌乱了一些,而那两伙可疑之人却依然没有任何动作。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也没想过要扰乱京城的治安,只来观摩一次科举盛况罢了。但刘子秋却不这样认为,他反而更加怀疑这些人的目的,只他很沉得住气。主使之人不露面,他不会下令动手的。
…
又过数日,刘子秋在西苑设宴,以�
考试完毕之后便阅卷,所有的试卷都先封好考生的姓名,然后由书吏统一誊抄之后,再交由主考官批阅。这样可以防止阅卷官和考生之间通过辨认笔迹而产生某种联系。为了保证考试公平,防止舞弊,魏征他们也着实动了不少脑筋。
刘子秋既然已经决定放权给内阁,对于考试结果也就不愿意太多过问。但,在阅卷结果出来之后,魏征还赶紧把榜单送到了刘子秋的御案前。因为,今年的榜单中又出现了一个意外的人物,那就新任江都驸马李世民。
李渊一家和刘子秋之间的恩恩怨怨,魏征非常清楚。到了魏征这个地步,不管他原来心地有多仁慈,行事也会变得果断狠辣。他就曾经提醒过刘子秋,不可留下后患!但当时情况特殊,李渊献洛阳城而降。为了收天下人之心,刘子秋也不得不赦免了李渊一家。当然,要想取李渊一家性命,对于现在的刘子秋来,简直易如反掌,随时都可以做到。让魏征不满的,刘子秋却迟迟不肯下这个决心,反而取李建成中了科举,不日就要外放地方任职。而现在,李世民又中科举,并且高居第二,这个成绩注定要进入内阁的。出了这样的情况,魏征又如何能够不着急?
刘子秋拿着榜单,沉吟道:“魏先生,考卷评判没有任何问题吧?”
魏征拱手道:“请陛下放心,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刘子秋点了点头,道:“既然没有任何问题,那就照此发榜吧!”
魏征大惊道:“李渊虽然蛰伏一隅,但依臣所见,此人贼心未死。现在,其长子即将外放任职,次子又高中第二,早晚会入内阁。内阁乃中枢之地,绝不可让此等人入内。臣请将李世民降二等录取,还望陛下三思!”
第一届科举之后,考生在太学院学习四年,有两人得以最终进入内阁,那就长孙无忌和出身寒门的潘志。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科举,同时也为了激烈下一届考生,刘子秋特地颁下诏书,允诺在第二届科举考试结束之后,高中前三的考生有机会进入内阁。所以,魏征才提议把李世民降二等录取,也就把李世民降为第四,他也自然失去了进入内阁的最佳机会。真的进了太学院之后,学生成绩的优劣全凭诸为学士评判。用后世的话来,那就全靠学士们的主观印象了。只要稍加暗示,那李世民不管多么优秀,都无法进入内阁。而这次科举排名,几乎他进入内阁的唯一机会。
刘子秋却摇头道:“即便他进入内阁,朕也无惧!”又道:“人可欺,天不可欺,有违公平的事,朕还不欲为之。”
魏征见劝不住刘子秋,也只能躬身告退。
放榜之日,京城再次戒备森严,如临大敌。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榜单也同时印制多份,张贴于京城的角角落落。高中魁首的便刘子秋一直推崇的杜如晦,第二名李世民,第三名位世家子弟,来自范阳卢家的卢正奇。
这一天,一直在京城中等待放榜的考生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所有的酒肆、青楼还全部爆满,欢歌笑语响彻云霄。这样的日子,京城中自然显得凌乱了一些,而那两伙可疑之人却依然没有任何动作。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也没想过要扰乱京城的治安,只来观摩一次科举盛况罢了。但刘子秋却不这样认为,他反而更加怀疑这些人的目的,只他很沉得住气。主使之人不露面,他不会下令动手的。
…
又过数日,刘子秋在西苑设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