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七十章
筠也感到了心中的酸意——相思蚀骨。

  四月二十一日,金殿传胪。

  唐宁是这科会元,殿上那些主考官甚至皇帝都会特地打量他两眼,给唐宁又增添了几分压力。

  唐宁不敢乱想,努力忽视别人的视线,凝神看向考卷。

  这次的试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很是棘手,因为它问的是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国家有钱,国库没钱,钱都到大地主手里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许多人都知道怎么解决,可是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大地主,包括今日金殿上的诸位新晋进士,哪个手里没有几百几千亩良田?他们难道要自己出主意损害自己的利益么?

  唐宁看到题目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摊丁入亩,随即就否定了,这个方法固然不错,可实施起来很困难,而且得罪的人多,再说,别人肯定也会想到这个方法。

  既然蛋糕不够分,那不如把蛋糕扩大,如今大昭还有一块地方没人啃,那就是海关。现在南边只有许多商家在做生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力量插手,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出海能挣钱,可他们为什么不插手呢?

  一来是因为南边自古都是流放之地,在这些贵人眼里一直就是穷乡僻壤,就算近几年有了些钱,他们也不放在眼里;

  二是因为那边海盗猖獗,今天赚了钱保不准明天就被抢,他们还要花钱雇人抵御海盗,这就已经是擦着组建军队的边了,这在官场上可是大忌。其实现在南边跑海运的商人就是半商半军,放下武器就是商队,遇到海盗,舀起武器,赫然便是民兵了。

  三是因为海运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是血本无归,不如守着大片土地来得安稳。

  朝廷目前对南边的政策就是睁只眼闭只眼,随便那些商人怎么折腾,朝廷没有海军,权当舀钱雇他们抵御海盗,所以,朝廷这些官员从没想过收关税这种问题。

  因为唐云在南边,唐宁这些年一直注意着南边,对那边的情形心中有谱。他先用数字说明了,南边跑商的人每年能赚多少巨额钱财;接着便提出组建海关,收海关税的构想;最后再详细写上具体如何操作。

  唐宁有这个想法不是一日两日了,胸有丘壑,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十分具体。好在他还记得自己是在考试,在收卷最后一刻,及时收笔。

  殿试审卷需要经过八位考官的手,轮流给每份试卷评分,极好就是圈,次之是三角,再差就是斜杠,最差的是叉叉。谁的考卷得的圈圈最多,谁就是第一,当然还要过了皇帝那一关,皇帝不满意,哪怕你的试卷全是圈圈,你也不是状元。

  唐宁书法一流,观点新颖,言之有物,文采上乘,他的卷子一交上就让众位考官眼前一亮,最后竟全给了圈圈。

  皇帝是个不大管事的,唐宁又长得出众,皇帝没理由不喜欢他,可以说他是铁板钉钉的状元了。

  此事,午门外的“龙棚”外,已经挤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人,有专门的侍卫喊:“三甲,出”

  接着便照着榜开始念,“三甲第二百四十六名,游天鹤,信阳人士……”

  人群又往里挤了挤,不时有人喊:“我家老爷中了快回报喜……”

  不一会,那侍卫又喊:“二甲,出”

  这次动静更大了些,所有人都拼命往前挤,眼珠子都要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