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番外·棒打鸳鸯的太师
��力强横的世家来分掉他们手中握着的权势。
“外戚强横,非大隆之福。”胡丞相叹着气道。
要外戚实力变得强大,在朝堂上排挤异党,或者更进一步操控朝政,干涉皇室谋取帝位,这个风险,不是谁都愿意承担的。
阿蔓却是没想那么多,只是问温宥娘,“师傅为何要提议世家?难道不怕世家专权?”
温宥娘笑着摇头,“世家专权,却也要他们手中有权。陛下可是想要利用外戚制衡辅臣?”
阿蔓摇头,凭心而论,他自七八岁起听政,虽到如今还未亲政,然而他的治国理念却也与胡丞相的一致。
四大辅政之臣,就算是礼部尚书与他不甚亲密,然而却也十分期待他亲政。也并非那种为了手中权势,而不愿意年幼的皇帝年婚都不成的人。
因此要说拿外戚与辅臣手中□□,这么明显的一个亏本生意,阿蔓也没傻得去做。所以,所谓外戚世家专权的可能在他这里并不成立,因他并没有打算重用外戚。
阿蔓想通这一点,就觉得温宥娘的提议却是十分的有道理。
他虽是血脉珍贵,然而当初却也是长在山林中,只等经历了那么多,听了这么多年的朝政,才觉得如今的他与往日的他有何不同。
若是出身与自幼教养良好,那么他后来这些年学的也不会那么辛苦。虽早年他的师傅在教导他时并没有与他多施压,然而他自己却是十分勤奋好学的,只越到后面自觉学习得越多,加上对于政事的越来越熟悉,及对百官越来越了解,越发现有时候家世与出身是真的限制了一个人许多。
大隆皇室一直压制世家,然而在阿蔓现在的看法里来看,若是真娶了一个性子与学识及脑子都不错的人,那么那个女人心里就应该清楚,是当皇后与太后好,还是当公主好。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还是自己的儿子靠着皇帝吃饭好。
“再等两年罢。也许会有更合适的小娘子。”阿蔓与温宥娘说。
温宥娘听得这话心里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只与阿蔓道:“我也是为了陛下能尽快亲政。一般人家的男丁,十四就已经能鼎立门户。”
她也不好说康熙十四岁就亲政了,要编成话本子,如今阿蔓也不是那么好哄骗的人,自然听得出其中真假。因此只把背景换成一家商户,这故事就变得十分真实了。
康熙十四亲政,阿蔓十六岁还没亲政,已经算是年纪不小了。
阿蔓点了点头,道:“弟子知道师傅的期盼。”
当然,阿蔓也知道温宥娘为何要让他亲政,就如温宥娘说言的,看棋者与下棋者永远是不一样的感官,他旁观听政了这么多年,听得再多,加上随着年纪的增涨逐渐加入对政事的讨论,也不如真正下手处理一件政务得到的经验要多。
同时,他若亲政顺利,想来自己的师傅就有可能在他及冠后就退出这权势中心。毕竟以一介女身,站立于朝堂这几年,并不大容易。许多时候政令所达,也并不算顺畅。在朝廷上受到的抨击也要比其他三位辅政之臣所遭受得要多。
阿蔓觉得,权势对于自己师傅的诱惑,并没有那般大。
那一日温宥娘温府,却是少见的跟孟行景道:“霸王如今也虚岁十四了罢?”
孟国公听得温�
“外戚强横,非大隆之福。”胡丞相叹着气道。
要外戚实力变得强大,在朝堂上排挤异党,或者更进一步操控朝政,干涉皇室谋取帝位,这个风险,不是谁都愿意承担的。
阿蔓却是没想那么多,只是问温宥娘,“师傅为何要提议世家?难道不怕世家专权?”
温宥娘笑着摇头,“世家专权,却也要他们手中有权。陛下可是想要利用外戚制衡辅臣?”
阿蔓摇头,凭心而论,他自七八岁起听政,虽到如今还未亲政,然而他的治国理念却也与胡丞相的一致。
四大辅政之臣,就算是礼部尚书与他不甚亲密,然而却也十分期待他亲政。也并非那种为了手中权势,而不愿意年幼的皇帝年婚都不成的人。
因此要说拿外戚与辅臣手中□□,这么明显的一个亏本生意,阿蔓也没傻得去做。所以,所谓外戚世家专权的可能在他这里并不成立,因他并没有打算重用外戚。
阿蔓想通这一点,就觉得温宥娘的提议却是十分的有道理。
他虽是血脉珍贵,然而当初却也是长在山林中,只等经历了那么多,听了这么多年的朝政,才觉得如今的他与往日的他有何不同。
若是出身与自幼教养良好,那么他后来这些年学的也不会那么辛苦。虽早年他的师傅在教导他时并没有与他多施压,然而他自己却是十分勤奋好学的,只越到后面自觉学习得越多,加上对于政事的越来越熟悉,及对百官越来越了解,越发现有时候家世与出身是真的限制了一个人许多。
大隆皇室一直压制世家,然而在阿蔓现在的看法里来看,若是真娶了一个性子与学识及脑子都不错的人,那么那个女人心里就应该清楚,是当皇后与太后好,还是当公主好。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还是自己的儿子靠着皇帝吃饭好。
“再等两年罢。也许会有更合适的小娘子。”阿蔓与温宥娘说。
温宥娘听得这话心里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只与阿蔓道:“我也是为了陛下能尽快亲政。一般人家的男丁,十四就已经能鼎立门户。”
她也不好说康熙十四岁就亲政了,要编成话本子,如今阿蔓也不是那么好哄骗的人,自然听得出其中真假。因此只把背景换成一家商户,这故事就变得十分真实了。
康熙十四亲政,阿蔓十六岁还没亲政,已经算是年纪不小了。
阿蔓点了点头,道:“弟子知道师傅的期盼。”
当然,阿蔓也知道温宥娘为何要让他亲政,就如温宥娘说言的,看棋者与下棋者永远是不一样的感官,他旁观听政了这么多年,听得再多,加上随着年纪的增涨逐渐加入对政事的讨论,也不如真正下手处理一件政务得到的经验要多。
同时,他若亲政顺利,想来自己的师傅就有可能在他及冠后就退出这权势中心。毕竟以一介女身,站立于朝堂这几年,并不大容易。许多时候政令所达,也并不算顺畅。在朝廷上受到的抨击也要比其他三位辅政之臣所遭受得要多。
阿蔓觉得,权势对于自己师傅的诱惑,并没有那般大。
那一日温宥娘温府,却是少见的跟孟行景道:“霸王如今也虚岁十四了罢?”
孟国公听得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