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盘古》写作参考:昭武九姓与安史之乱关
  柚子小说 www.qzaxsh.com,最快更新黑盘古最新章节!

  《黑盘古》写作参考:昭武九姓与安史之乱关系辨证(来自网络)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一个转捩点,关于这场战乱的起因,学术界有种种不同的分析,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则特别强调与河朔胡化的关系。1陈先生认为安史之徒乃自成一系统最善战之民族,这一善战民族的组织成份有高丽、突厥、回纥、奚、契丹等,其中尤有不少中亚昭武九姓种人。从当时各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来看,高丽、突厥、回纥、奚、契丹部族邻近河朔地区,其被安史吸收自然是可能的,而远在数千里之外中亚的昭武九姓为何能辗转移入河朔?其xing质如何?陈先生虽有分析,尚有未谛之处。另外,记载安史之乱的文献中“羯胡”、“柘羯”、“杂种胡”诸名词与昭武九姓种人的关系如何?2河朔地区是否全然胡化的地区?也是一些值得再作研究的问题。

  据中国史书的记载,昭武九姓种人就是西汉初居住于河西祁连山麓的月氏人。月氏人因被匈奴逼迫,西迁至中亚昭武之地(中亚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底亚那地区,今属苏联),遂以为氏,共分九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戌地、史,其种族特点是高鼻深目多须髯。3昭武九姓种人移入中国是很早的。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进入中原,其中的羯胡就是昭武九姓种人。此外,自北魏、北周、北齐以来昭武九姓人入居中国的亦有很多,到了唐代,他们的居住地从史籍可以考见的,有安西的高昌(今xin jiang吐鲁番东),河西的沙州(今甘肃敦煌),关中的长安,关东的洛阳,东北的柳城(今辽宁朝阳)等地。4

  陈寅恪先生分析河朔地区昭武九姓种人的来源有三因:“其远因为隋季之丧乱,其中因为**之败亡,其近因或主因为**之复兴”。虽有牵强成理的成份,但河朔地区的昭

  武九姓种人,其与突厥的兴衰密切有关是不会错的。突厥是六世纪中期开始强大起来的,他们四出扩张,其领土自蒙古高原一直达到波斯帝国边境。北朝后期甚直隋代,中亚昭武九姓臣服于突厥,并被突厥役使。波斯萨珊王朝的国王库思老一世在公元579年死去,其子霍尔穆兹四世继位,此王为突厥公主所生,故被称为“突厥女之子”(turh-zade)。他虽与突厥是亲戚,但与突厥为敌,他在位的第十一年(公元588年至589年),突厥兴兵三十万与东罗马合攻波斯,其中一首领被称之为最高可汗(schaba),最高可汗就是役属突厥的一个康居小王。康国诸王以昭武为姓,昭武即大食语之schaba,波斯语之schawa。5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后,**仍有不少昭武九姓种人。北蕃十二姓,即有康姓一部落。唐高祖起兵太原,曾称臣于突厥,突厥遣康鞘利献马、率兵以为援。6《通典。边防》:“颉利每委任诸胡,疏远族类。胡人(当指昭武九姓)贪冒,xing多翻复,以故法令滋章,兵革岁动,国人患之,诸部携贰。”又李至远撰《唐维州刺史安侯神道碑》:“君讳附国,附国祖乌唤,为突厥额利吐发,番中官品称为第二。父朏汗于贞观初率所部五千余人入朝,为置维州,即以朏汗为刺史。”7安附国一家即为隶属突厥的安国人。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灭**,李靖袭定襄,胡酋康苏密等遂以隋萧后及炀帝孙杨政道来降。**灭亡后,唐太宗处突蹶于内地,自幽州属灵州建立顺、祐、化、长四州。原先**中的昭武九姓种人也散布于这一带。当时河朔地区的营州柳城便是这些胡人的一个聚居地。

  安史叛军的首领就是营州柳城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