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西进!
sp; 自此,宋军的战线已经推到了底格里斯河河畔。

  即便七河流域和河中地区已经陆续开始有汉民,但这样的战线依然太长了。

  无论是岳飞还是韩世忠,或者吴玠,都开始以战养战。

  即占领了城市,开始用那个城市的资源来养自己的军队。

  这个时候,朝中就有人开始担心三路大军里中原太远,而拥兵自重,脱离了朝廷控制。

  实际上这个担心是非常合理的。

  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忧。

  而且,因为一长段时间前方军情的空白,甚至有人怀疑韩世忠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

  几种声音在此在朝堂上响起来。

  有的人认为需要立刻再调度一支军队到木鹿城,以免耶律大石死灰复燃。

  有人则算了一笔账,开始提出撤兵的想法。

  因为这样打下去,实在太消耗钱了。

  一切撤兵的奏疏全部被反驳回来,相关官员被严厉批评,被罚了俸禄。

  直到靖康十八年的三月份,才传回来消息,岳飞的军团已经攻下了西域极西的大片土地,秦桧已经与他取得了联系。

  与此同时,秦桧还送上来一份奏疏。

  是关于西域治理的问题。

  秦桧到任的一年时间,其他事情没干,根据赵桓给的地图,将整个西域分割成了四块。

  七河流域、河中地区是一块。

  河中地区到阿姆河是第二块。

  阿姆河到伊斯法罕是第三块。

  伊斯法罕到巴格达是第四块。

  秦桧建议将这四块分割管理,各自派遣一名经略使,各自领八千精锐,将各自的地盘先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再任命一位大都督,统辖四大区域。

  让三大军团按照圣武皇帝陛下的意志,继续往西,一直推进到整个西域的尽头。

  至于移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这个阶段是要保证前线打下来的果实要被保存下来。

  秦桧这个建议受到了不少人的抨击。

  有人指责秦桧是想利用这样一种做法独断专权,所谓的大都督,他已经毛遂自荐了。

  赵桓与政事堂、枢密院、军督府以及三司进行了半个月的御前会议,最后决定任命秦桧为西域大都督。

  并且,选拔出了四个经略使,派往西域,对西域进行管辖。

  靖康十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件大事:玉门关到高昌的铁路修好了,第一列通往西域的火车正是开通。

  大批量的水泥、煤从中原运往兴庆府,再转运到玉门关,由玉门关进入高昌。

  整个资源的运输成本一瞬间节省了三分之二下来了。

  每天都有远远不断的煤矿被从河东路(山西省)挖出来,往西域运输。

  与那些煤矿一起过去的还有许多在大宋找不到工作,或者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