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一笑抿恩仇(下)
�西大小姐不在家,楚残阳在苏相的书房小待片刻后,便出了相府,回到自己的驸马府。
第二日,楚残阳又去了几家之前送上厚礼的府上还了礼。第三日,楚残阳忽然得到皇上召见的口谕。
楚残阳第一次在御书房与当今皇帝汉平帝王远中如此近距离接触,只觉这汉平帝倒是颇有几分儒雅之气,那张略微有些苍白的脸上竟然还透着那么一股子慈祥的神色。
王远中让楚残阳免礼后,随口问道:“沈放啊,这些日子与翎兰在一起过得好吗?”
“一切都很好。多谢陛下关心。”楚残阳不卑不亢道。
“嗯,翎兰那丫头从小到大就极有主见,而且也极为要强,你做她的驸马,平时也许会受到一些委屈,要懂得忍让。”
“陛下放心,沈放知道该怎么做的。”
“嗯,那就好。”汉平帝欣慰地点点头,随即道:“前些日子,翎兰跟我提议,想派个差事给你。”
楚残阳心道来了,脸上却不动声色,双手微微一拱道:“陛下有何吩咐,沈放定当竭尽所能。”
“呵呵,江南出了些事情,你可有耳闻?”
楚残阳老实交代道:“沈放听说了一些。”
“嗯,朕打算赐你尚方宝剑,命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下江南,查明此事。你意下如何?”
“沈放一定谨遵圣谕。只是……”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
“臣恳请皇上不要公开此事,沈放想要微服下江南,便宜行事。”
“微服下江南?好,朕准了!此事目前只有苏相、月国师、马大将军和翎兰知晓,朕让他们不准外泄。”
“谢陛下!”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洛州城城北,洛江之畔,阅江楼。
洛江是大汉国横穿腹部的一条大江,它西起泸沽雪山,浩浩荡荡、一直向东奔流入海,绵延上万里。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文人骚客都喜欢登楼凭栏,吟诗作赋,尽显风流。而这洛江畔的阅江楼正是把酒临风,叹江水滔滔、念天地悠悠的好地方。
此刻,阅江楼二楼的整座楼层被“食为天”的少东主徐大少包了下来,江南一大批才子佳人们汇聚于此,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只见一个穿蓝色长衫的清瘦书生,正立于窗口,眺望着一汪江水,摇头晃脑地吟诵道:“江风平波起,孤帆摇空碧。浪中生白条,滚滚至天际。”
“好诗,赵兄作得一首好诗。只是这诗句韵味虽足矣,但气势似乎不够。”另一穿着紫衫的书生,凑过头来,扬声说道:“依小弟看,可稍改几个字,将‘平’字改为‘催’字,‘孤’改为‘千’,‘生’改为‘卷’,岂不更有风疾浪险、百舸争流之势?”
“江风催波起,千帆摇空碧。浪中卷白条,滚滚至天际。”周围一众书生纷纷咀嚼起来,有的点头赞许,有的却微晃着脑袋。那被称作赵兄的蓝衫书生,似乎颇为不忿,反驳道:“郭兄改了几个字后,确实增了几分气势,却失去了原来的韵味,赵某以为不妥�
第二日,楚残阳又去了几家之前送上厚礼的府上还了礼。第三日,楚残阳忽然得到皇上召见的口谕。
楚残阳第一次在御书房与当今皇帝汉平帝王远中如此近距离接触,只觉这汉平帝倒是颇有几分儒雅之气,那张略微有些苍白的脸上竟然还透着那么一股子慈祥的神色。
王远中让楚残阳免礼后,随口问道:“沈放啊,这些日子与翎兰在一起过得好吗?”
“一切都很好。多谢陛下关心。”楚残阳不卑不亢道。
“嗯,翎兰那丫头从小到大就极有主见,而且也极为要强,你做她的驸马,平时也许会受到一些委屈,要懂得忍让。”
“陛下放心,沈放知道该怎么做的。”
“嗯,那就好。”汉平帝欣慰地点点头,随即道:“前些日子,翎兰跟我提议,想派个差事给你。”
楚残阳心道来了,脸上却不动声色,双手微微一拱道:“陛下有何吩咐,沈放定当竭尽所能。”
“呵呵,江南出了些事情,你可有耳闻?”
楚残阳老实交代道:“沈放听说了一些。”
“嗯,朕打算赐你尚方宝剑,命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下江南,查明此事。你意下如何?”
“沈放一定谨遵圣谕。只是……”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
“臣恳请皇上不要公开此事,沈放想要微服下江南,便宜行事。”
“微服下江南?好,朕准了!此事目前只有苏相、月国师、马大将军和翎兰知晓,朕让他们不准外泄。”
“谢陛下!”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洛州城城北,洛江之畔,阅江楼。
洛江是大汉国横穿腹部的一条大江,它西起泸沽雪山,浩浩荡荡、一直向东奔流入海,绵延上万里。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文人骚客都喜欢登楼凭栏,吟诗作赋,尽显风流。而这洛江畔的阅江楼正是把酒临风,叹江水滔滔、念天地悠悠的好地方。
此刻,阅江楼二楼的整座楼层被“食为天”的少东主徐大少包了下来,江南一大批才子佳人们汇聚于此,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只见一个穿蓝色长衫的清瘦书生,正立于窗口,眺望着一汪江水,摇头晃脑地吟诵道:“江风平波起,孤帆摇空碧。浪中生白条,滚滚至天际。”
“好诗,赵兄作得一首好诗。只是这诗句韵味虽足矣,但气势似乎不够。”另一穿着紫衫的书生,凑过头来,扬声说道:“依小弟看,可稍改几个字,将‘平’字改为‘催’字,‘孤’改为‘千’,‘生’改为‘卷’,岂不更有风疾浪险、百舸争流之势?”
“江风催波起,千帆摇空碧。浪中卷白条,滚滚至天际。”周围一众书生纷纷咀嚼起来,有的点头赞许,有的却微晃着脑袋。那被称作赵兄的蓝衫书生,似乎颇为不忿,反驳道:“郭兄改了几个字后,确实增了几分气势,却失去了原来的韵味,赵某以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