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席话语十年书
��,自己又恰恰知晓后世应对灾难的方法,所以才随口说出来罢了,却不曾想会受到白铨如此重视。
“白公有此意,自管撰写就是。”仓促之间,叶畅答道。
白铨却仍然弯着腰,没有直起身,而是又道:“某替天下受灾之民,谢过叶郎君了”
说完之后,他才起身,一脸喜气,这几天因为受灾而来的沉寂,已经荡然无存。
旁边的蒋清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咂了咂嘴,欲言又止。
叶畅不在其位,一时之间,没有琢磨出这两位官员肚子里的花花心肠。
白铨可不只是替灾民谢叶畅,更是替自己谢叶畅
这灾后应对方略,撰写成书,其署名会是谁?很显然,就算上面有叶畅之名,可撰者署名一定会是白铨。白铨将其书再献与朝廷,那就是大功一件,甚至可以说是奇功。此次灾难,不但没有给他造成损失,他反而是因祸得福。
叶畅等于是白白送了白铨一份前途。
只是一揖,便得这样一份大礼,白铨如何不兴奋得满面红光?
对此,叶畅并不在意,这套应对方略如何真能传播开来,借助大唐朝廷的力量,成为地方官必备之物,那样的话,哪怕十次当中能有一两次起作用,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受益。
这是好事,叶畅不是那种舍己为人的圣人,但也不是那种举手之劳的好事也不肯去做的极度自私者。
得了叶畅应诺,白铨自觉大功可望,人也变得爽快起来,答应回县之后,便遣人运一批粮食来,虽然数量不多,只是十余石,可对于小况村的百姓而言,这却是一个极大的希望了。
消息传出,白铨与蒋清再出现在众灾民面前,顿时就是欢声一片,行礼问安之声,不绝于耳。
“这些小民倒是功利,无粮而来,视而不见,有粮而去,留客连连。”蒋清笑着道。
“非也,非也,此赤子之心。”叶畅见这两位官员平和,也算爱民,都堪结交,便道:“赤子初生,母来就乳则喜,母不在侧则啼,二公真父母之官,故此得此赤子之心为报也。”
他这番话文质诌诌,却是拍得一手好马屁,白铨蒋清都是满怀欢喜,连连点头。叶畅将他们送上船,远远对揖而别,他们还尤自高兴,直到小况村的临时避难所不见了,两人才隐约觉得不对。
想了一会儿,蒋清抚掌一叹:“被这厮算计了”
白铨也以掌抚额,两人相对而望,少许恼羞,然后会心一笑。
是被叶畅算计了。
方才叶畅对他们说,水势渐退,他离家已久,怕家人挂记,所以过几天便要回去,这小况村的灾民,还须得他们二人多多关注。
二人慨然应诺,但实际上却是另一副心思。
小况村的情形,比起另两个遭遇灭顶之灾的村子好得太多,便是几个受灾不如小况村的,也没有这般因为自救及时,所以村民财物,颇抢出了一些。二人心中估计,再加上他们拨来的米粮,少说可以撑过一个多月,甚至可能是两个月。
他二人要主掌一县庶务,哪里有时间精力过多关注这个灾情并不是十分严重的小村,若说第一二月还能注意一些,到后来,不过就是差役们报上来的数字罢了。
可是现在不同,叶畅一句赤子之�
“白公有此意,自管撰写就是。”仓促之间,叶畅答道。
白铨却仍然弯着腰,没有直起身,而是又道:“某替天下受灾之民,谢过叶郎君了”
说完之后,他才起身,一脸喜气,这几天因为受灾而来的沉寂,已经荡然无存。
旁边的蒋清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咂了咂嘴,欲言又止。
叶畅不在其位,一时之间,没有琢磨出这两位官员肚子里的花花心肠。
白铨可不只是替灾民谢叶畅,更是替自己谢叶畅
这灾后应对方略,撰写成书,其署名会是谁?很显然,就算上面有叶畅之名,可撰者署名一定会是白铨。白铨将其书再献与朝廷,那就是大功一件,甚至可以说是奇功。此次灾难,不但没有给他造成损失,他反而是因祸得福。
叶畅等于是白白送了白铨一份前途。
只是一揖,便得这样一份大礼,白铨如何不兴奋得满面红光?
对此,叶畅并不在意,这套应对方略如何真能传播开来,借助大唐朝廷的力量,成为地方官必备之物,那样的话,哪怕十次当中能有一两次起作用,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受益。
这是好事,叶畅不是那种舍己为人的圣人,但也不是那种举手之劳的好事也不肯去做的极度自私者。
得了叶畅应诺,白铨自觉大功可望,人也变得爽快起来,答应回县之后,便遣人运一批粮食来,虽然数量不多,只是十余石,可对于小况村的百姓而言,这却是一个极大的希望了。
消息传出,白铨与蒋清再出现在众灾民面前,顿时就是欢声一片,行礼问安之声,不绝于耳。
“这些小民倒是功利,无粮而来,视而不见,有粮而去,留客连连。”蒋清笑着道。
“非也,非也,此赤子之心。”叶畅见这两位官员平和,也算爱民,都堪结交,便道:“赤子初生,母来就乳则喜,母不在侧则啼,二公真父母之官,故此得此赤子之心为报也。”
他这番话文质诌诌,却是拍得一手好马屁,白铨蒋清都是满怀欢喜,连连点头。叶畅将他们送上船,远远对揖而别,他们还尤自高兴,直到小况村的临时避难所不见了,两人才隐约觉得不对。
想了一会儿,蒋清抚掌一叹:“被这厮算计了”
白铨也以掌抚额,两人相对而望,少许恼羞,然后会心一笑。
是被叶畅算计了。
方才叶畅对他们说,水势渐退,他离家已久,怕家人挂记,所以过几天便要回去,这小况村的灾民,还须得他们二人多多关注。
二人慨然应诺,但实际上却是另一副心思。
小况村的情形,比起另两个遭遇灭顶之灾的村子好得太多,便是几个受灾不如小况村的,也没有这般因为自救及时,所以村民财物,颇抢出了一些。二人心中估计,再加上他们拨来的米粮,少说可以撑过一个多月,甚至可能是两个月。
他二人要主掌一县庶务,哪里有时间精力过多关注这个灾情并不是十分严重的小村,若说第一二月还能注意一些,到后来,不过就是差役们报上来的数字罢了。
可是现在不同,叶畅一句赤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