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战场不需要眼泪(一)
��在森林外发起的冲锋。德军抰着飞机轰炸的余威,在发动冲锋地前段时间,又向苏军的战术炮阵地及一线步兵阵地发动了近十五分钟的密集炮火打击(波波夫他们开辟防火地带的同一时间)。

  双方都已经严阵以待,德军闪电攻击坦克快速推进的那套战术在这个时候派不上用场。德军改用了密集散兵线轮动推进的传统步兵战法,漫长的散兵线在整个进攻正面全面展开,并以苏军“u”形防御阵线左翼的森林入口方向地阵地为主攻方向,步兵步步推进,而德军的坦克在散兵线之后提供流动的炮火支援。

  由于苏军的战术炮阵地在德军飞机轰炸及密集炮火地双重打击下,短时间之内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德军的散兵线在己方坦克的流动炮火及步兵炮火的掩护下,顺利地向前冲锋了近一百米,达到了可以展开步兵班重

  距离。

  苏军在“u”形防御阵线左翼的兵力在第11机械化军大部队达到后被军团长作为重点防御的方向,该方向的兵力已经加强到接近而德军负责进攻的第12装甲师也出动了大致相当的兵力向这>.重点突破。(二战时一个德军师的兵力要比一个苏军师的兵力多很多,这是编制的不同。)

  苏军步兵阵地上的迫击炮在德军一发动冲锋时便连连向敌人发炮打击,在缺乏战术炮阵地炮火的支持下,苏军的火力显得有些不足。

  在德军步兵架设班用机枪及小口径迫击炮的时候,德军的坦克集群开始从众多的步兵后面冲上来,这次并没有全力推进,而是有点像苏军的打法,把众多的坦克在森林的边缘一字排开,对苏军阵线上反坦克战壕的步兵重火力单位逐个逐个实施直瞄轰击。

  一夜的时间里苏军的部队根本不可能修筑出能抗击德军坦克炮弹持续直瞄打击的木石堡垒,苏军大转移紧急撤退中携带出来的迫击炮及小口径步兵炮本来就不多,遭受德军坦克近距离两三轮直瞄轰击后,苏军的炮火显得更加的零星。而随着冲锋的德军步兵中的机枪组迫击炮组一一展开加入到火力打击的行列中后,德军在火力上的优势更加明显起来。

  战场上打的就是时间差,差一点就差很远。德国在空陆两军协同作战的协调性上,在二战初期要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在战斗开打之初用航空火力打击压制苏军的战术炮阵地,成了攻破苏军防御的关键。

  德军的步兵在重火力的支援下,开始向苏军在森林边缘前横向长达300的反坦克战壕发起了最后一段距离的冲锋。一波德军像潮水一样冲了上来,被顽强的苏军士兵全力打了下去,可是德军并没有潮水一样向后退,而是就地趴下。紧接着第二波德军又潮水一样继续冲上来,硬是顶着苏军的子弹火力网,冲到了比第一波德军士兵还要接近苏军反坦克战壕的距离上才趴在地上。正当防御的苏军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德军的第三波步兵又接连冲了上来,这次在前面两波趴在地上的德军步兵火力的掩护下,第三波德军成功冲到相隔苏军反坦克战壕防线前面的五十米以内才又趴在地上。

  这样一来,德军在进攻的方向上便构成了梯次渐进的各兵种火力。最后面的是师步兵炮阵地的远距离炮火,中间是坦克集群的坦克炮火及步兵的小口径炮击炮火,再前一点则是班排的机枪组火力,近距离是德军三波冲锋步兵的单兵火力。这样的进攻梯次火力可谓完美,简直就是近代军事教科书上的标准模式。

  远、中、近三个距离上的联合火力打击,把反坦克阵地里的苏军士兵压制得连头都抬不起来,部分老练一点的士兵还会胡乱扔扔手榴弹或者把枪举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