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短缺原理:造成产品热销的浪潮
老人敲定其中一幅的价格,最后按多买就会优惠的最低价格把三幅画全部占为己有。于是他问道:“买三幅和买一幅有什么区别吗?”印度老人表情上略显难色,没有直接地回答画商的问题。这时画商首先沉不住气了,他有些焦急地说:“这样吧,一幅要多少钱,你开个价。”印度老人眼中闪着精明的光,他心中十分明白自己的画值多少钱,但是却装作漫不经心地样子对画商说:“先生,我看你是真心实意想买我的画,这样吧,我把三幅画全卖给你,一共8000美元,这个价钱已经很便宜了!”
美国画商也不是傻瓜,他认为多买就一定要优惠,多出一美元他都不情愿。于是,两个人各自打着心里的小算盘在那里讨价还价,无奈两人都不肯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这时,印度老人拿起其中的一幅画,就向外面走去,当众把画烧了。美国画商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卖家。美国画商对烧掉的那幅画既惋惜又心疼,于是对剩下的两幅画更加的珍惜,同时也更加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最后的两幅画。他小心翼翼地问印度老人:“您准备将剩余的两幅画卖多少钱呢?”印度老人的出价更让美国画商更为吃惊:“这两幅画低于8000美元,坚决不卖!”美国画商听后,感觉实在不划算,刚才三幅画卖8000美元还算合理,现在8000美元只买两幅画,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美国画商再次恳求印度老人做出一些让步。
谁知,印度老人又怒气冲冲地拿出其中的一幅画到外面毫不犹豫地烧掉了。美国画商眼睁睁看着两幅稀世名画就这样被烧掉,真是心疼到了极点,慌忙乞求印度老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也烧掉,因为他实在不能忍受这么好的画自己一幅也得不到。他很没底气地问老人:“现在只剩最后一幅画了,您要卖多少钱呢?”印度老人果断地说道:“现在这幅画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8000美元,因此,低于10000美元,我是不会出手的。”美国画商有点忍无可忍了,生气地问:“一幅画的价值怎么能比三幅画的价值还要高呢?我看你根本没有卖画的诚意。”
印度老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乐呵呵地对画商说:“这三幅画的价值我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它们无一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原来有三幅的时候,可能还不是那么珍贵,但是现在全世界就只省下这绝无仅有的一幅了,自然成了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现在,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三幅画的价值了,我出价10000美元,已经让步很多了。”这下,美国画商真得急了,他生怕古怪的印度老人将第三幅画也烧掉,便慌忙说道:“10000美元,我买下了!”
后来,有人曾问那个印度老人,为什么要烧掉那两幅名贵的画。老人意味深长地回答:“物以稀为贵!美国画商是识货的人,他看上的东西,绝不会轻易放手,再高的价格也一定会买下。只是他太过精明,既想得到我的画,又不肯出高价,所以我才烧掉其中的两幅。独一无二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实印度老人所采取的就是最典型的“物以稀为贵”的销售方法,美国画商因为担心最后一幅画也被烧掉,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可以买到,占有心更加强烈,即使画再高的价格也愿意购买。
通常,人们会对一些限量或者稀缺的物品会更感兴趣,潜意识中会认为少量的东西一定比寻常的东西更好。而且在消费的时候会因为商品的定价或者销售,而影响自身的心理变化和判断力,对于一些难以得到的物品,内心会更容易被激起购买的欲望,哪怕要花上不菲的价格也在所不惜。
制造商品短缺的假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行为。通常来说,当一样物品非常稀少或者开始变�
美国画商也不是傻瓜,他认为多买就一定要优惠,多出一美元他都不情愿。于是,两个人各自打着心里的小算盘在那里讨价还价,无奈两人都不肯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这时,印度老人拿起其中的一幅画,就向外面走去,当众把画烧了。美国画商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卖家。美国画商对烧掉的那幅画既惋惜又心疼,于是对剩下的两幅画更加的珍惜,同时也更加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最后的两幅画。他小心翼翼地问印度老人:“您准备将剩余的两幅画卖多少钱呢?”印度老人的出价更让美国画商更为吃惊:“这两幅画低于8000美元,坚决不卖!”美国画商听后,感觉实在不划算,刚才三幅画卖8000美元还算合理,现在8000美元只买两幅画,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美国画商再次恳求印度老人做出一些让步。
谁知,印度老人又怒气冲冲地拿出其中的一幅画到外面毫不犹豫地烧掉了。美国画商眼睁睁看着两幅稀世名画就这样被烧掉,真是心疼到了极点,慌忙乞求印度老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也烧掉,因为他实在不能忍受这么好的画自己一幅也得不到。他很没底气地问老人:“现在只剩最后一幅画了,您要卖多少钱呢?”印度老人果断地说道:“现在这幅画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8000美元,因此,低于10000美元,我是不会出手的。”美国画商有点忍无可忍了,生气地问:“一幅画的价值怎么能比三幅画的价值还要高呢?我看你根本没有卖画的诚意。”
印度老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乐呵呵地对画商说:“这三幅画的价值我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它们无一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原来有三幅的时候,可能还不是那么珍贵,但是现在全世界就只省下这绝无仅有的一幅了,自然成了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现在,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三幅画的价值了,我出价10000美元,已经让步很多了。”这下,美国画商真得急了,他生怕古怪的印度老人将第三幅画也烧掉,便慌忙说道:“10000美元,我买下了!”
后来,有人曾问那个印度老人,为什么要烧掉那两幅名贵的画。老人意味深长地回答:“物以稀为贵!美国画商是识货的人,他看上的东西,绝不会轻易放手,再高的价格也一定会买下。只是他太过精明,既想得到我的画,又不肯出高价,所以我才烧掉其中的两幅。独一无二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实印度老人所采取的就是最典型的“物以稀为贵”的销售方法,美国画商因为担心最后一幅画也被烧掉,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可以买到,占有心更加强烈,即使画再高的价格也愿意购买。
通常,人们会对一些限量或者稀缺的物品会更感兴趣,潜意识中会认为少量的东西一定比寻常的东西更好。而且在消费的时候会因为商品的定价或者销售,而影响自身的心理变化和判断力,对于一些难以得到的物品,内心会更容易被激起购买的欲望,哪怕要花上不菲的价格也在所不惜。
制造商品短缺的假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行为。通常来说,当一样物品非常稀少或者开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