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诗将成
��亏了老兄我啊。”

  “那就要看考生意愿了,咱总不能强迫他们不是?”县丞将皮球踢回去,思索片刻道:“依我看,今年榜首,就是这位许知天了。”

  “哦?”主簿轻咦一声。“何以见得?”

  县丞笑而不语,看向其中一间考房。主簿顺他目光看去,就见一名青衣说年坐于考房,从容不迫书写,自信溢于言表。

  主簿眼睛微眯,点了点头:“倒是一表人才,许知天……不知何许未长有何关系?”

  县丞答:“许未长正是许知天的哥哥。”

  主簿恍然大悟:“难怪……许未长在顺天府我都有所耳闻,府试多得案首,如今已是秀才。难怪你没遮掩,这许未长已被钦天监看重。如今净土之外妖魔横行,我顺天府无论如何也不能从钦天监那里抢人。”

  二人有说有笑,主簿忽然对一旁正坐的主考官道:“不知王大人如何看?这二百考生,可有入得了眼的?”

  这名身材高大主考官闻言,双目微眯扫过各考房,开口道:“依我看,那名少年有些资质。”

  “王大人从新京而来,眼光自然不凡,我倒想看看入得王大人法眼的是谁。”二人闻言微微诧异,不约而同往王大人所指方向看去。

  就见考房中,一名少年端坐桌前,双眸闭上。

  “倒是有点独特。”主簿点了点头。

  一边县丞挥手唤来阅卷官:“那丙二十三号中是何人?”

  “大人,唤作李仙缘。”阅卷官答。

  “李仙缘……听着耳生。”

  “籍贯是杨家村人士。”

  县丞点头:“明白了,下去吧。”

  这时主簿轻叫一声:“咦?二位同僚请看,他动笔了。”

  考房,李仙缘对远处凉亭内状况一无所知,粗略扫完试卷,他毫不停留提笔书写,动作一气呵成。

  不足半柱香,李仙缘轻易完成两张试卷,仅余下典故与诗文。

  花了两柱香小心翼翼写完典故卷,又细心检查一番,确认无异,转头看向最后一张试卷。

  诗文。

  诗文卷大片空白。

  诗词题目要求写描写心境变化。只要押韵扣题和最起码平仄。五言还是七言、律诗,格式不限。

  童生试分甲乙丙丁,丙以下皆为不入流。唯有乙以上或是拥有独特成绩才可考取童生。

  比如算学古言典故一塌糊涂,诗文却达到笔落惊风雨的地步,足以破格录取。

  以李仙缘目前成绩,即便不写诗文也能轻松拿乙。不过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次扬名机会。

  他停下笔来,微微思索。描写心境变化,此时心中的确有一首,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南宋大家辛弃疾的诗是其罢官闲居下来后所写,任何有所阅历之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