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看上他啥了
��王,字条也呈了上去。

  端王对着“为他人做嫁衣裳”七个歪斜的大字发愣,这是什么意思?暗含什么意思?怎么看着不是什么好事儿呢?

  有心想再找野道人,可听护卫如此说,也知道此时的野道人怕是早跑远了,只能作罢。反而起了心思另寻高人,为自己指明前路。

  护卫被野道人的话说得心里发毛,思忖良久,终于决定听野道人的话。反正,端王的知遇之恩,自己这些年左右跟随做了不少事都回报了,那野道人也说了,这最后一卦,是用自己和道人的缘法换回来的,自己已经够对得起王爷了。月余后,果然找了个借口离了王府回了老家,这是后话不提。

  杨念慈解了“禁足”,正好能参加段五的婚事。

  段五的年纪正好,杨念慈今年十八岁,段四比她小半岁左右,段五十六岁。

  冯公子刚中了举人,家里有意让他三年后下场,他比段五长两岁,三年后,两人都不小了,两边一合计,今年成亲。

  杨念慈拉着乳母打听了一番国朝科举的难度,啧啧摇头,这位未来的冯妹夫是个人才啊,十八岁的举子,三年后二十一,若是金榜题名真正是年少高才了。段五有眼光,段五的姨娘也有眼光,老爹更有眼光。等他正式入了仕,有老爹提携着,段五跑不了的凤冠霞帔。

  刘氏被段相的绝情打击得生了一场大病,想想日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女儿,更没心思好起来,整日里在床上躺着垂泪。甚至连每日的请安,她都免了去,哪还有心思打理庶女的婚事?

  段相心里不满,但也懒得去点醒她,直接对冯家道刘氏身体沉珂,不能理事,请亲家体谅。他自己不在意那些“没用”的规矩体统,让段五的姨娘亲自操持,想想又加了个杨念慈,省的她整日瞎想那个小混蛋。

  杨念慈一看自家老爹当个甩手掌柜的,心里鄙夷,您就不为小五想想?让姨娘跟冯家的主母打交道,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您自己还不出面,人家冯家人心里怎么想?这是不重视这么亲事呀,人家还重视您闺女?

  杨念慈想的有点儿多,人家冯家还真没多想。一是,段相开始就非常有诚意的先致歉了,主母有恙起不了身,不管真假,冯家心里明白段相是看好这门亲事的,没见段相送了自家老爷一本珍贵的孤本吗?其次,不得不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缘法了。冯公子他娘,冯家主母,以前就不喜欢刘氏,现在听得她不愿(能)操守婚事,更不喜欢了。但她与头一次见面的段五的姨娘却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段五的姨娘温柔知礼,大方和善,待人亲切又知分寸。在冯夫人看来,她比刘氏更像正室。

  想多的杨念慈开始操心,不只自己时不时溜过去看看,还想怂恿着余舅母插一手,意在给段五抬身价。

  余舅母老实不客气骂了她顿。说。人家亲爹自己都不在意,你个二道姐姐好操的什么心。没见兰儿肚子慢慢要涨起来?舅母我忙着伺候儿媳妇准备抱孙子呢,没那闲工夫。

  杨铁兰怀了。虽还没显怀,但和乐坏了余家和杨家两家人,整日里都围着杨铁兰转。没办法啊,杨家三孩子。一个在边疆,一个在师门学艺。京里就只杨铁兰这个外嫁女了。至于余家两孩子,余启宽跟着杨铁志义无反顾的走了,余启宏在成功让媳妇儿怀上了的境况下,已经被忽略的彻底。这样一来。两家人的旺盛精力都放在了杨铁兰的肚子上。余舅母是脑子进了水,才放着自己儿媳妇儿不管,去管自己小姑子的男人的小妾的女儿。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