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也是圆的
,乃是西方某一个叫哥伦布的,在驾船周游这个世界时所记载的。据其所述,是其在驾船经过我中州海外时,遇到海难,整个船上数十人,只余其一人,最后漂泊到我周朝。

  最后无法回乡,客死于我朝,而这些记载就是他留下的。小子也是在王室藏书阁内某一角落发现,看其讲的故事有点道理,故才整理出这些。而这个叫地球仪,也是根据他竹简所描述,小子才琢磨做出的。”

  老院长邹衍则拍着大腿,感慨道:“公子,没想到西方也有如此先贤。该人讲的是有道理的,老臣也在海边看过船出海之际,最后看到情景与其描述之状况相符,而无深究。而其人,居然游览地域如此之广。公子,你这个地球仪可否给老夫再做一个?”

  “院长,这个你拿走吧!小子再做一个即是。”

  待老院长邹衍拿走这个地球仪走后,姬康才擦擦了脸上的汗,真不容易呀!也幸亏只是在这个地球仪上,标注了中原各国的国名和其他大洲的洲名,其他国家和地名都没标注。不过让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地理学家邹衍,早点接触这个地球仪,也是个好事。

  六月初九、初十两日,按君侯府规定,这两日是襄平学院招生考试之日,邻近各乡里先生相互交叉监考。

  初九,上午为八到十岁孩子的考试,下午为十到十三岁孩子的考试;

  初十,上午为十四到十六岁孩子的考试,下午为十七岁以上年青人的考试。

  辽地的各郡县,乡村都安静下来,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人们甚至连走路都小心翼翼,说话都不敢大声。

  在这个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代,对于大多数的人们来说,能够识字、读书,这是祖宗八辈所积累的福气,再怎么神圣都不为过!

  而襄平学院在邹衍为院长,鲁仲连为执行院长后,随后带来的弟子除少部分到各部门、各郡县任职外,大部分都在学院担任了教员。

  今年度学院本计划招生一千名到一千五百名。

  但随着先生的增多,民众对自家孩子上学的渴望,再加上白纸的使用,与学院本身就是按四千学员的标准来建立的,这些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姬康和剧辛,与邹衍、鲁仲连两位院长商量后,决定扩大招生名额,今年襄平学院决定招生为二千名。

  同时单独设立毕业年纪,教导学员具体的专业,现在毕业年纪具体分医学班、军事指挥班、政务班、格物班四大班级。

  现在整个辽地的所有官员、乡绅、百姓,都已经意识到上襄平学院的重要性了。这就是为自家的孩子,铺设的一条金光大道呀!

  只要你八岁到十三岁的孩子认识字多,会简单的书写文章,就可能通过今年襄平学院录取;十四岁到十六岁的孩子在上述基础上,再懂点简单加减的算术,那么就要恭喜你家孩子,可能就要被襄平学院录取。

  十七岁以上的难度也并不是太高,就是文章稍微难点,算术会四则运算即可。另外,学院也会从现任的官吏和优秀的士兵中各留出一百名名额,采取保送方式进入学院学习。

  姬康站在襄平学院的考试教室外,看着考试的孩子们一脸肃穆的表情,都低头认真的答卷。心中感慨万分,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多么熟悉的一幕,就是在梦中也常常梦到呀!恭喜你们啊!来学院后,你们也会变成“考试狗”的。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