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定国公魏尚
�金皇朝会有大量的商船南下,他们将大金的特产带到了东瀛皇朝、大周皇朝甚至更南方的国度。

  义和堂趁此大把的收取保护费,一艘商船收取一百两白银,仅仅半个月就收到了五万多两,这无本买卖把郑铭都吓了一跳。

  半月五万两,哪一年岂不是能收上百万两。

  当然帐不是这么算的,像这样的商潮每年也就两次,冬季和夏季加起来也就四五个月而已,平常时候虽有海船,但数量要少很多。

  而且今年少了虎头鲨和井上家族的竞争,义和堂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往年,义和堂一年能收入二十万两就不错了。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海盗?

  那就不一定了。

  交了保护费就没有海盗。

  没有交保护费,海盗随时可以有。

  当然也有头铁的商人,他们不愿意交保护费,还雇佣了不少武者。

  这样的船队只要不是背景深厚,基本都是有来无回。

  别以为义和堂只讲仁义道德,以前义和堂也没少劫掠商船。

  冬季的季风不但带来了大金皇朝的许多商船,还带走了山海县的商船。

  这次是山海县的一次尝试,仅有四艘商船,两艘去了东瀛皇朝,两艘去了南方的大周皇朝。

  仅仅只是带走了一些毛皮和草药,当然还有刚刚收获的细盐,至于其他的东西,山海县也没有。

  这次主要是为了探路罢了。

  山海县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京都之中却是一片凝重的气氛。

  朝堂上关于太子之争的局势越来越激烈。

  根基深厚的大皇子肃王郑华,军功赫赫的二皇子庆王郑旭,博学多才的三皇子宁王郑鹏,还有今年刚刚二十岁就已经是四品武者的四皇子唐王郑峰,四人为了太子之位各种阴谋诡计不断。

  整个京都都因此暗流涌动,甚至还牵扯到了一些宗门势力。

  然而作为太子之争的裁判,郑青松仿佛不知道这一切一样,每天上朝下朝,处理奏折,如往日一样。

  养心殿暖阁中。

  郑青松坐在案桌前看着一本本奏折。

  “烧了吧!”

  他打开一本奏折看了一眼后,丢给了卫公公。

  卫公公毫不意外的接过奏折,直接丢进旁边的火炉中。

  这几天他干的最多的活就是烧奏折。

  凡是跟太子之争有关的奏折全部送进了火炉中。

  忽然。

  郑青松看着一本奏折顿住了。

  眉头紧蹙,脸色变得有些难堪。

  “这个老东西要干什么?”

  卫公公站在旁边,低眉顺眼。

  郑青松有些不喜的说道:“去,招魏尚过来。”

  卫公公猛地抬头,随后躬身缓缓退出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