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张采
msp;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祯元年(1628年),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的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二张名重天下。崇祯二年(1629年),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复社声势震动朝野。《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同时中举,隔年又与吴伟业中进士,改庶吉士。

  这货实在是比东林前辈还能折腾,崇祯对此人也是眼不见心不烦,张溥自己则是自称东林后人,对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张嘴就喷——甚至还玩出了身为考生批别人卷子的事情,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王宝成自然是不想求这个瘟神.

  “大人哪里话,”张溥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张某不过是一介布衣而已。青山居士身为帝师,东林巨头,是我敬仰的前辈,我只不过是青山居士一个记名弟子,平息青山居士怒火此事恐怕是力不从心——对了,我看大人也是有官身的,青山居士身为大明帝师,礼部尚书,总不会不给你一点面子,您先试验下,不行的话,张某义不容辞。”

  王宝成暗骂这家伙又在惺惺作态,必然是要漫天开价。眼下有求于他,只好示意只要他肯出画面,一切都好商量。城里的媾和分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终于达成了一致。张溥把、张采叫了过来。

  张采是张溥的亲信之一,当初专们负责监视顾秉钧在江南的门生等人,常常用各种借口出入阉党身旁的亲信刺探消息,所以算是与东林党是极为亲密的关系,对东林党人的交情相当好,人又相当的机灵。如果想和东林党人套交情的话,张采本人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另外,张采本人也是名满天下之辈,理论上不是他的附属。万一期间出了什么岔子,推到他身上起来相对简单些。

  他送了张采几十两银子作为傍身钱,要他天黑之后出城到刘白羽营中。

  张采有些惶恐,这种通过战区到敌人营中的事情,只有在书上见过,自己这样贸贸然的过去,搞不好被人直接砍头都有份,虽然自己在文字上很豪情,不过轮到现实中却是第一次。

  “你不用担心,愚夫愚妇见到几个日本护卫就大惊小怪,说是倭寇,其实就是青山居士刘白羽本人,是青山居的手下,和我们复社同气连枝,青山居士怎么会加害于你?”

  “是刘白羽先生?”张采吃惊道,“只听说他有天马无敌,如何会有有这么厉害的火器和大船,惊天动地,仿佛天都塌了?”这几个天来倭寇在南京沿岸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南京,张采吓个半死,那想得到其实倭寇是刘白羽的日本护卫。

  “青山居士国士无双,能造出诸多奇货的人,难道就造不出几门西洋人的大炮吗?”张溥哼了一声,说出了自己的底牌:“你放心大胆的去好了,其实这事不过是个双簧,我,南京镇守太监,勋贵徐家,和青山居士都有默契,亏待不了你的。你去了之后,见到了青山居士的人,就这样说……”

  当下将双方下一步联络会面的事情一一交代了。

  “是,这种拯救苍生的事情,我身为复社中人自然是当仁不让。”张采知道了这里面的内情,知道不过是一场秀而已,自然是还是一口应承了下来――他也算是求名不要命之徒,知道这事情办下来绝不是几十两银子的好处,对自己的前程大有好处,而且其实根本还没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