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辽东复杂的关系
其一、关宁军的军阀化,孙承宗任职期间,他并没有有效的控制住关宁军,而关宁军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下,享受的战争补贴已经大大的加强了他们的力量,加上后来他们扶植的袁崇焕,他们已经实际的半军阀化了,这也是为什么熊廷弼开始的时候提出辽人守辽,后来又推翻自己言论的原因,毕竟惹急眼了关宁军,人家坐视不理让满洲进关,还是直接投降满洲,都是明朝的滔天大祸,军阀化以后的关宁地方集团已经不是朝廷能够用以往那一套仅仅发饷银能够控制的了。
其二、山海关又在关宁军掌握之中,一旦他们学习李永芳之类的汉奸,全面投向建虏,那么后果的确不堪设想,看看后来建虏的入关就可以了解这个状况。
其三、东江军的成本也不小,虽然东江军敢于再艰苦条件下死拼建奴,可是毕竟东江军来自东北辽民的身份决定了明朝想用他们,就必须管这些逃难辽民的死活,这点让大明文官们相当不满,而且这个时候的东江军还没有能力独力面对建虏。但是,毫无疑问的,明廷是打算扶植东江军以牵制关宁军的,天启七年,朝廷就曾打算让东江军移镇盖州,只不过顾虑东江军也逐渐军阀化【话说大明朝对军人军饷偷工减料这一套,决定了时间稍微长点,将领基本都会军阀化】才搁置了提案。但是在袁崇焕二次上台前,东江军是在壮大之中的,明廷的态度也是有限的支持的。
所以,在撤掉了袁崇焕后,明廷开始转移注意力到东江方面,并且压制关宁集团,怎么压制呢,慢慢的减他们的饷,慢火煮青蛙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关宁集团是没什么办法的,因为他们不在走头无路的时候是不可能直接投靠建虏的,建虏不过蛮族而已(他们也的确自称manzu),投靠了他们只不过是保命而已,生活水平会大幅下降,人身安全也不会得到保障(看看第一汉奸李永芳,野猪皮也是说打就打啊)。自立那更不可能了,关宁军离开了朝廷的大量军饷,根本算不得什么强军,军队荣誉也一样,地理上是被明、蒙古、建虏三面包围,还有一面是渤海,一样要面对东江和山东的水军。所以,关宁集团当时的选择不多,最好的选择还是维持现状。可以预计的是,如果这个过程顺利的话,也许2年后东江可以立镇,然后天启就会回收山海关的控制权,关宁集团最终会被打回原形。
不得不说关宁集团的运气相当不错,天启在关宁攻略开始不久就死了,继位的崇祯刚刚17岁而已(按国人的习惯,这还应该是虚岁),一个16岁的孩子,现在的话,刚刚上高中而已,你能够想象他一上台就能明白朝廷以至天下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么?所以,他上台后的政策基本是被东林党牵着走的,而执行天启关宁攻略的阉党马上就遭到了东林的全面打击,原有的既行政策当然搁置甚至作废了。朝廷一时间一片混乱,关宁集团马上嗅到了机会,浑水摸鱼的机会到了。于是,他们策划了一场兵变,兵变的规模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说他不大是因为他们只不过在自己的地盘上闹,片甲未出关宁之地,也没有要造反之类的口号;说他不小则是因为这个过程当中逼死了了朝廷派的毕自言,也就是文臣监军。我理解这次兵变关宁集团的目的也就是要一个维护他们利益的代言人而已。结果,袁崇焕就顺势再起了。
当然了,袁崇焕作为关宁集团指定的唯一代言人,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口才了。史料上形容他是“好大言”,嗯,就是很能吹,在他跟关宁集团搭上线之前,他曾经跑到兵部,说“给我足够的兵马粮草器械,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合着“兵马”里不包括人?他要的是机械化部队?嗯,了不得。还有在宁远之战,他考耀自己的红衣大炮“一炮之下糜烂数十里”,核武器的原始创意?当然了,这口�
其二、山海关又在关宁军掌握之中,一旦他们学习李永芳之类的汉奸,全面投向建虏,那么后果的确不堪设想,看看后来建虏的入关就可以了解这个状况。
其三、东江军的成本也不小,虽然东江军敢于再艰苦条件下死拼建奴,可是毕竟东江军来自东北辽民的身份决定了明朝想用他们,就必须管这些逃难辽民的死活,这点让大明文官们相当不满,而且这个时候的东江军还没有能力独力面对建虏。但是,毫无疑问的,明廷是打算扶植东江军以牵制关宁军的,天启七年,朝廷就曾打算让东江军移镇盖州,只不过顾虑东江军也逐渐军阀化【话说大明朝对军人军饷偷工减料这一套,决定了时间稍微长点,将领基本都会军阀化】才搁置了提案。但是在袁崇焕二次上台前,东江军是在壮大之中的,明廷的态度也是有限的支持的。
所以,在撤掉了袁崇焕后,明廷开始转移注意力到东江方面,并且压制关宁集团,怎么压制呢,慢慢的减他们的饷,慢火煮青蛙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关宁集团是没什么办法的,因为他们不在走头无路的时候是不可能直接投靠建虏的,建虏不过蛮族而已(他们也的确自称manzu),投靠了他们只不过是保命而已,生活水平会大幅下降,人身安全也不会得到保障(看看第一汉奸李永芳,野猪皮也是说打就打啊)。自立那更不可能了,关宁军离开了朝廷的大量军饷,根本算不得什么强军,军队荣誉也一样,地理上是被明、蒙古、建虏三面包围,还有一面是渤海,一样要面对东江和山东的水军。所以,关宁集团当时的选择不多,最好的选择还是维持现状。可以预计的是,如果这个过程顺利的话,也许2年后东江可以立镇,然后天启就会回收山海关的控制权,关宁集团最终会被打回原形。
不得不说关宁集团的运气相当不错,天启在关宁攻略开始不久就死了,继位的崇祯刚刚17岁而已(按国人的习惯,这还应该是虚岁),一个16岁的孩子,现在的话,刚刚上高中而已,你能够想象他一上台就能明白朝廷以至天下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么?所以,他上台后的政策基本是被东林党牵着走的,而执行天启关宁攻略的阉党马上就遭到了东林的全面打击,原有的既行政策当然搁置甚至作废了。朝廷一时间一片混乱,关宁集团马上嗅到了机会,浑水摸鱼的机会到了。于是,他们策划了一场兵变,兵变的规模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说他不大是因为他们只不过在自己的地盘上闹,片甲未出关宁之地,也没有要造反之类的口号;说他不小则是因为这个过程当中逼死了了朝廷派的毕自言,也就是文臣监军。我理解这次兵变关宁集团的目的也就是要一个维护他们利益的代言人而已。结果,袁崇焕就顺势再起了。
当然了,袁崇焕作为关宁集团指定的唯一代言人,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口才了。史料上形容他是“好大言”,嗯,就是很能吹,在他跟关宁集团搭上线之前,他曾经跑到兵部,说“给我足够的兵马粮草器械,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合着“兵马”里不包括人?他要的是机械化部队?嗯,了不得。还有在宁远之战,他考耀自己的红衣大炮“一炮之下糜烂数十里”,核武器的原始创意?当然了,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