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追打
这样,温大人想要如何?是让今上把我刘白羽定为妖人株连九族,还是把我刘白羽定为贱民,子孙后代都送进教私坊呢?”
刘白羽微笑的脸上忽然变的狰狞,厉声说道:
“温大人,你想试一试的话,请随意.”
这人平时嘻嘻哈哈的,没想到骇然发怒的时候,帝王气息却是比那个表面威严,实则色厉内荏的崇祯皇帝要强得多!温体仁不是没有投奔刘白羽的心思,只是见到刘白羽之后,却是大失所望.刘白羽见了温体仁,不是谈论吃喝玩乐,就是说历代野史,再不就是海阔天空,各种各样的侃大山,对于要拉拢哪些朝臣,需要哪些朝臣做什么,这些改朝换代之前最要准备的事情,却是绝口不提.
这些举动温体仁不是不可理解,毕竟温体仁和刘白羽没什么交情,改朝换代这种事,风险极大,刘白羽对温体仁什么都不说,可以理解为胸有城府,但是刘白羽有一点,却让温体仁小看起来.
那就是刘白羽这人喜怒形于色!
现在的人,大约会把一般政客的作秀当成政客的感情流露,其实这就错了,政客的作秀一颦一笑都是有公关形象策划好的,类似大学考试时期,某些和老师有关系,提前知道了题目答案一样,前者不是真的性情,后者也不是真的学问.
其实古代也好,近代也好,不轻易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情暴露,是政客的基本功之一,毕竟现实中谁也没有主角模板,被人捕捉到了自己的想法,思想模式,就如同下棋的时候棋路被人看穿了一样可怕,除非两者水平相差太远,否则是很难翻盘的.
温体仁身为在未来最难伺候的崇祯时代内阁成员,在政治上的敏锐嗅觉是十个刘白羽也比不上的,他发现刘白羽喜怒形于色,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写在脸上之后,就和刘白羽拉开了距离.
当然,人的观点是会变的,温体仁这时候忽然想起了刘邦这个汉高祖,刘邦这老流氓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比如说战败的时候把太子撵下马车,比如说在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前后的不甘.世人皆知.
但是能说汉高祖是个老实人?这谁都不信,第一个建立稳固大一统国家,消灭了异姓诸侯王的是老实人么?这是侮辱一个文官的智商!
其实真性情的政客没有,真性情的政治家却是有的,汉高祖就是这样的,他可没有项羽分封时的那么恶意满满,直接把诸侯国的将军们封王,然后让这些封王的将军们和君主造反.相反,刘邦封异姓诸侯王的时候,相当大方,甚至大方到了自己嫡系封地不够的地步——于是自然而然的刘邦自己嫡系就和刘家一体,利益一致,消灭了异姓诸侯王.
刘邦从封异姓诸侯王到消灭异姓诸侯王,把异姓诸侯王和其他功臣利益彻底对立起来,最后通过白马会盟,实现了同姓诸侯王和功臣们利益一致的统一.
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异姓诸侯王们功劳太大,刘邦赏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刘邦大方的导致天下都不够封了,自己嫡系封地不够,自然要和刘邦齐心对付异姓诸侯王……
这种事情,就称之为阳谋,只有政治家才能使用,政治家可以用对手无法破解的阳谋,自然也不在乎自己是否喜怒形于色的问题了.
温体仁想到的就是这个!温体仁冷眼旁观,对于刘白羽的目的,猜到了**分,他也知道刘白羽养着十万战兵,又做出兵谏,架空皇帝的事情,绝对谈不上一个忠臣,纯臣,之所以现在不和皇帝翻脸,无非是顾忌大明�
刘白羽微笑的脸上忽然变的狰狞,厉声说道:
“温大人,你想试一试的话,请随意.”
这人平时嘻嘻哈哈的,没想到骇然发怒的时候,帝王气息却是比那个表面威严,实则色厉内荏的崇祯皇帝要强得多!温体仁不是没有投奔刘白羽的心思,只是见到刘白羽之后,却是大失所望.刘白羽见了温体仁,不是谈论吃喝玩乐,就是说历代野史,再不就是海阔天空,各种各样的侃大山,对于要拉拢哪些朝臣,需要哪些朝臣做什么,这些改朝换代之前最要准备的事情,却是绝口不提.
这些举动温体仁不是不可理解,毕竟温体仁和刘白羽没什么交情,改朝换代这种事,风险极大,刘白羽对温体仁什么都不说,可以理解为胸有城府,但是刘白羽有一点,却让温体仁小看起来.
那就是刘白羽这人喜怒形于色!
现在的人,大约会把一般政客的作秀当成政客的感情流露,其实这就错了,政客的作秀一颦一笑都是有公关形象策划好的,类似大学考试时期,某些和老师有关系,提前知道了题目答案一样,前者不是真的性情,后者也不是真的学问.
其实古代也好,近代也好,不轻易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情暴露,是政客的基本功之一,毕竟现实中谁也没有主角模板,被人捕捉到了自己的想法,思想模式,就如同下棋的时候棋路被人看穿了一样可怕,除非两者水平相差太远,否则是很难翻盘的.
温体仁身为在未来最难伺候的崇祯时代内阁成员,在政治上的敏锐嗅觉是十个刘白羽也比不上的,他发现刘白羽喜怒形于色,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写在脸上之后,就和刘白羽拉开了距离.
当然,人的观点是会变的,温体仁这时候忽然想起了刘邦这个汉高祖,刘邦这老流氓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比如说战败的时候把太子撵下马车,比如说在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前后的不甘.世人皆知.
但是能说汉高祖是个老实人?这谁都不信,第一个建立稳固大一统国家,消灭了异姓诸侯王的是老实人么?这是侮辱一个文官的智商!
其实真性情的政客没有,真性情的政治家却是有的,汉高祖就是这样的,他可没有项羽分封时的那么恶意满满,直接把诸侯国的将军们封王,然后让这些封王的将军们和君主造反.相反,刘邦封异姓诸侯王的时候,相当大方,甚至大方到了自己嫡系封地不够的地步——于是自然而然的刘邦自己嫡系就和刘家一体,利益一致,消灭了异姓诸侯王.
刘邦从封异姓诸侯王到消灭异姓诸侯王,把异姓诸侯王和其他功臣利益彻底对立起来,最后通过白马会盟,实现了同姓诸侯王和功臣们利益一致的统一.
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异姓诸侯王们功劳太大,刘邦赏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刘邦大方的导致天下都不够封了,自己嫡系封地不够,自然要和刘邦齐心对付异姓诸侯王……
这种事情,就称之为阳谋,只有政治家才能使用,政治家可以用对手无法破解的阳谋,自然也不在乎自己是否喜怒形于色的问题了.
温体仁想到的就是这个!温体仁冷眼旁观,对于刘白羽的目的,猜到了**分,他也知道刘白羽养着十万战兵,又做出兵谏,架空皇帝的事情,绝对谈不上一个忠臣,纯臣,之所以现在不和皇帝翻脸,无非是顾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