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世卿世禄
��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周礼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还埋怨各国的君主不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不站在管理国家角度的人、这样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的见识又怎能成大事、利万民呢?”
“但是朝廷里的老夫子们不都说要实行周礼么?上古三代是大治之时么?”刘弟被刘白羽说的满脑子都是星星,脱口而出..
“你听这些文官忽悠,真要是按照周礼来,岂不是要把辽东封给李成梁,蒙古封给戚继光不成?上古三代是大治?那按照世卿世禄的制度,科举这种东西又算是什么玩意呢?”
“作为一个政治家,该忽悠的东西,你要去忽悠——说的穿了,和老百姓哄孩子差不多,还不是连蒙带骗外带吓唬的,现在世人真是奇怪,自己长大了,觉得老妈哄孩子说谎不对么?难道在某些人心里,政治家治国比妇女哄孩子还简单么?”
刘弟没想到一向自诩能说会道的自己和姐夫一比,立刻就成了牙不尖、嘴不利,便转移话题:“难道讲信用也有错吗?孔子不也要讲信用么?”刘白羽听了就想笑:“你以为,孔丘的‘信’,是常人所说的‘信’?别逗啦——孔丘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
刘弟争辩道:“这是当然,难道要因为信就要实行不义的行为?比如被绑匪挟持人质,迫不得已说的话,也要一定做到,那不是成了傻子么?”
刘白羽点头说:“说的没错,你也知道信也好,义也罢,都是有一定前提和范围的不是,孔丘的‘义’自然也不例外,就是帮会,强盗也有义气啊,所以孔丘的义气你以为是常人所说的正义吗?显然不是也,在孔丘这里,符合于仁、礼要求的行为才是义!而孔丘的仁和礼又是什么呢——周礼!周礼制定的世卿世禄统治秩序!你看,绕了一圈,还是绕回来了。维护世卿世禄,建立在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周礼的‘政治正确’才是孔丘的本质呀。而‘政治正确性’,我们都知道,是一定的技术条件基础之上的,刻舟求剑恰恰导致‘实践不正确’王莽的新朝就是一个例子。”
刘弟略有不满:“您这样解释有些强词夺理。孔子不是说‘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吗?可见他的‘义’还是有正义的成分。”
刘白羽道:“就像义和礼有时间限制一样,正义也一样有时间限制,世卿世禄统治秩序,在运行良好的理想状态,固然也有正义的成分。但说到底,它还是建立在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周礼统治的秩序。比起科举制度产生的起起落落,商纣王时代任命没有出身的贤人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刘弟听得晕晕乎乎,半天才问道:
“那按照姐夫的说法,孔子的世卿世禄是非常不好的制度了,科举制度才是正道所在?科举制度,人人如龙,贤者上位…..”
“你这话又错了,世卿世禄一样也有好的方面,关键是要把爵位传承和实际职务分开,别说汉朝了,就是本朝不也有一大把王爷和勋贵么?本朝太祖的时候,武官就别说了,开国的文官也不是科举来的,而且文官里有着国子监生这种东西.”
“而且什么是科举?科举的本意是地域的平衡,所以明太祖才整出了科举南北帮之类的东西,就是为了协调地域矛盾,毕竟家乡人照顾家乡人也是人之常情.自万历前后朝廷首辅多出自南方,自然不了解北方的问题,政策也会忽略北方,现在的世道,北方冰灾,旱灾,洪灾比比皆是,江南的钱粮却收不上来,朝廷无法协调南北矛盾,早晚要出大事.”
“但是朝廷里的老夫子们不都说要实行周礼么?上古三代是大治之时么?”刘弟被刘白羽说的满脑子都是星星,脱口而出..
“你听这些文官忽悠,真要是按照周礼来,岂不是要把辽东封给李成梁,蒙古封给戚继光不成?上古三代是大治?那按照世卿世禄的制度,科举这种东西又算是什么玩意呢?”
“作为一个政治家,该忽悠的东西,你要去忽悠——说的穿了,和老百姓哄孩子差不多,还不是连蒙带骗外带吓唬的,现在世人真是奇怪,自己长大了,觉得老妈哄孩子说谎不对么?难道在某些人心里,政治家治国比妇女哄孩子还简单么?”
刘弟没想到一向自诩能说会道的自己和姐夫一比,立刻就成了牙不尖、嘴不利,便转移话题:“难道讲信用也有错吗?孔子不也要讲信用么?”刘白羽听了就想笑:“你以为,孔丘的‘信’,是常人所说的‘信’?别逗啦——孔丘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
刘弟争辩道:“这是当然,难道要因为信就要实行不义的行为?比如被绑匪挟持人质,迫不得已说的话,也要一定做到,那不是成了傻子么?”
刘白羽点头说:“说的没错,你也知道信也好,义也罢,都是有一定前提和范围的不是,孔丘的‘义’自然也不例外,就是帮会,强盗也有义气啊,所以孔丘的义气你以为是常人所说的正义吗?显然不是也,在孔丘这里,符合于仁、礼要求的行为才是义!而孔丘的仁和礼又是什么呢——周礼!周礼制定的世卿世禄统治秩序!你看,绕了一圈,还是绕回来了。维护世卿世禄,建立在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周礼的‘政治正确’才是孔丘的本质呀。而‘政治正确性’,我们都知道,是一定的技术条件基础之上的,刻舟求剑恰恰导致‘实践不正确’王莽的新朝就是一个例子。”
刘弟略有不满:“您这样解释有些强词夺理。孔子不是说‘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吗?可见他的‘义’还是有正义的成分。”
刘白羽道:“就像义和礼有时间限制一样,正义也一样有时间限制,世卿世禄统治秩序,在运行良好的理想状态,固然也有正义的成分。但说到底,它还是建立在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周礼统治的秩序。比起科举制度产生的起起落落,商纣王时代任命没有出身的贤人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刘弟听得晕晕乎乎,半天才问道:
“那按照姐夫的说法,孔子的世卿世禄是非常不好的制度了,科举制度才是正道所在?科举制度,人人如龙,贤者上位…..”
“你这话又错了,世卿世禄一样也有好的方面,关键是要把爵位传承和实际职务分开,别说汉朝了,就是本朝不也有一大把王爷和勋贵么?本朝太祖的时候,武官就别说了,开国的文官也不是科举来的,而且文官里有着国子监生这种东西.”
“而且什么是科举?科举的本意是地域的平衡,所以明太祖才整出了科举南北帮之类的东西,就是为了协调地域矛盾,毕竟家乡人照顾家乡人也是人之常情.自万历前后朝廷首辅多出自南方,自然不了解北方的问题,政策也会忽略北方,现在的世道,北方冰灾,旱灾,洪灾比比皆是,江南的钱粮却收不上来,朝廷无法协调南北矛盾,早晚要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