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巷战一
�的第一个作战目标。

  此时的烟尘已经慢慢消散,最前面的战斗组排出五人并排的正面,直冲已经垮塌了一块的城楼,一群后金军的预备队从城梯上来,赶来迎战,战斗组长大声停下队伍,小三才阵的空隙中伸出五把合机铳的枪管。

  待后金甲兵冲到十多步之外,战斗组长喝令一声,五把合机铳同时击发,这么近的距离就是闭着眼睛都很难不中,而且也没有什么盔甲还能挡住火枪的铅丸,于是前面的几名后金兵同时倒地,在地上翻滚惨叫。

  后面的后金兵闪避着地上的伤兵,因为城墙这个地形太狭窄,没有闪避的空间和掩体,也没有包衣推着车子作为掩护刘白羽军的火器得到了最大发挥.从没想到火枪威力可以这么大的后金队形变得大乱,火器队退到后排,补上一伍的杀手队,十名杀手队士兵排为两排,迅速击溃乱成一团的后金兵,付出几人的伤亡后占据了城楼那段的城墙。

  瓮城的丢失使得后金兵失去了防御的支撑点,后面的火器队纷纷在城楼附近的女墙后列队,在各队队长的喝令下将合机铳架在女墙上对城墙下慌乱的后金兵齐射,不断打散对方的阵型,让后金建制混乱不堪,使得后金兵既无法集结,也无法调动。

  “不要害怕,尼堪这样连续开火,火枪不久就热了,坚持不了多次时间的.”一个满洲军官打气说.

  平心而论,他说的错了没有?没错!这个时代火枪的性能不是后世的步枪能比的,也不存在后世弹雨这种玩意——但是很多时候战场上被对方控制一点时间或者空间,就意味着主动权的丧失……

  连绵不绝的爆响中,城头的明军越来越多,双方的人数对比逐渐颠倒,变成几个明军打一个建奴,因为这次明军都是各军阵出来的战兵,不是一般乌合之众一样的卫所兵能比的,几个打一个建奴,形式对建奴越发不利,让建奴的指挥官不得不发出了撤退的命令,城下的建奴纷纷逃入城墙下的街巷中,躲避火枪的杀伤,大股建奴被打散后,两个战斗组开始沿着城梯攻击城门洞,建奴则躲在巷道口用重型弓箭射击,铁甲在近距离内也无法抵挡带破甲锥的重箭,第一批两个战斗组在城梯上丢下几具尸体退回城上,第二部的后续部队不断涌上城墙,墙上的火器越来越密集,他们分批与建奴对射,只要有建奴冒头射箭,就会有一伍的火枪攻击,五个打一个,就是哲别级别的神射手也没有办法,结果是明军在刘白羽军火枪手的掩护下很快完全压制了那些弓箭手,战斗组反复几次后终于冲入城门洞,打开了城门。

  早已从缺口进入瓮城的第三营士兵蜂拥而入,红黑相间的队列沿着宽阔的西大街冲入滦州,西城的后金军已经在城下溃散,分散的小股建奴不敢与这支勇猛的明军交战,纷纷躲入路旁的巷道,第三营在每个巷口留下一个十人战斗小组,防止建奴顽抗,大队毫不耽搁,向十字街路口快速推进。

  第三营全部入城后,

  第三营营长连声吼叫,招呼着自己这个战斗组,他们是第一营第二局,他们在第三部之后入城,井然有序的跑步进入幽暗的西门门洞,门洞中回荡着密集的脚步声和铁甲甲片的叮当声响。

  穿出门洞后,眼前一亮,西门大街上枪声已经响成一片,白色的硝烟在空中飘散,应当是第三营与建奴在西门大街爆发了激战。

  第三营营长提醒转向的声音传来,他身边的战斗组按计划往北转入一条小街,其他的各个局也在其他路口开始往北转向,他们将向北突进一段,然后转向东面,直抵北门大街,封闭建奴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