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空虚的蓟镇
银作为大明朝晚期的最大支出,自然就有许多穷官靠这个来发财——实际上东江镇之所以和文官们冲突不断,就是因为毛帅不想让文官们靠这个发财,直接让天启派太监发饷银【太监们虽然胃口也不小,不过分润的人少,到东江军将士手里的银子就不少了】.

  由于直接到手里的银子不多,还要承受物流不畅,官吏垄断造成的高粮价,关宁军就不得不就地屯田——然后在粮食成熟的时候,如果满洲攻打过来,只能守城的关宁军就不得不眼看着满洲军队把自己的辛苦种的粮食收割走——也就说是等于关宁军给满洲种田,补贴满洲的家用了……

  但是如果象高第那样弃守辽东,撤退到山海关,就是一条好的出路么?也不是的,这种办法隐患也不小.一旦关宁军撤退到山海关,就等于对关外的蒙古诸部显示自己不想主动攻击满清——满洲就可以更加轻易的击破不顺从自己的蒙古部落,提早几年整合好蒙古的满洲,破口时间只怕要大大提前了.

  至于说削减关宁军的饷银,如果削减士兵的饷银——那就是军队不停哗变的局面,事实上关宁军因为饷银低哗变的事情不胜枚举,毕自严这位户部尚书管财政的,他亲弟弟毕自肃,官至辽东巡抚,于崇祯元年被宁远乱兵挟持,最后不堪受辱而自杀,一贯瞧不起丘八的袁崇焕赶去后,也只能处理了十来个胁从了事,可以说是关宁军以武抗文对抗明朝文贵武贱体制的一个表现——毕自严在政治上亲近东林党人,又是全国钱袋子的主管,袁崇焕没必要得罪此人,可见这事纯是关宁军自发为之的.

  不过要知道,好和不好是比较出来的,比起最初和满洲交战辽西将门,内奸到处开城,主将莽撞出击,动不动就全军覆没相比,能守得住城池,不溃散的关宁军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如果朝廷削减了关宁军的饷银,哗变什么的还是有良心的了,万一关宁军有人开关迎接满洲,和辽西沈阳,辽阳陷落一样献出山海关,大明朝就未必能挺到1644年了.

  至于说惩治官场上的普遍**——这玩意是一个王朝末期的皇帝办的到的么?事实上,军事问题从来是政治问题的延续,三藩之乱的时候,吴三桂的关宁军拿下半壁江山,差点把满州赶回老家——这固然有满洲入关后迅速腐化的因素,但是也可以证明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组织而不是军队本身.

  “果然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刘白羽听得直摇头,不过旋即就想开了,二百多年的王朝下来,早就是积重难返,不过是靠着文官体制,科举制度调和内部矛盾来续命罢了,明朝就算崇祯大发神威过了满洲这一关,后世的皇帝面对葛尔丹也一样过不去的.

  “不过程先生,朝廷里的潜规则什么的,你懂得比我多,可是对于满洲,我懂的比你多——如果说满洲是皇太极一个人主政议和还差不多——可是满洲内部派系错综复杂,加上努尔哈赤大杀汉人,穷兵黩武,军民比严重失衡,除非朝廷效法南宋,送出大量岁币,换取皇太极大杀满洲亲贵,统一事权——否则怎么议和可能?”刘白羽耸了耸肩.

  “朝廷效法南宋,送出大量岁币是不可能的!这事陛下都做不了主!”程本直斩钉截铁的说道.

  “那样的话,袁大人效法郭子仪退胡兵那样,功成身退也就不可能了,毕竟我这个名义上的学生这不好,那不好,却有一个耿直的性子,学习李唐那样任凭回鹘洗劫长安作为报酬绝对不可能——大明朝的官军也没有正面击溃满洲的本事……”

  “那袁大人就只有进入北京城,死守北京城一条路了,至于结果是于谦还是严嵩——不过这两位不论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