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公公赞歌
�你的人品陛下相信,可是你的儿女亲家,就未必了……”王老公公回答道.
“既然如此,我答应陛下!”刘白羽点了点头.
“还有一件事,魏忠贤启奏陛下,任命青山居士您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都督山东各盐场!陛下说山东朝廷的盐业荒废太久,就需要青山居士这样的盐业高人去整理——对了,天下不守法纪的私盐贩子太多,不给刘白羽兵权不行,可以准刘白羽三千盐丁的定额,准青山居士可以跨境捉拿私盐贩子……”
王老公公小心的说着,毕竟在他眼里,刘白羽是经学大师,应该对这种油水充足,但是贬低自己身份的浊流官十分反感,魏忠贤经常脑洞大开,胡思乱想也就罢了,陛下为何也这样呢?
王老公公自然也知道刘白羽经商。刘白羽的雪花糖,雪花盐其实早在南京,广州这些贸易发达的地方出名了——但是,刘白羽的所作所为在这个年代看来,和那些只顾挣钱的商人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刘白羽的东西价格低,质量好,对小民百姓是一个福音,这百姓么,而且还不吃独食,总是和当地富商,大官僚分享利益——利益受损的小商人,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所以和哑巴无异.
其次,由于位面商人系统的存在,刘白羽货物的成本是相当的低,虽然刘白羽已经尽可能的卖高一点,让别人看不出问题,但是在作为最终用户的老百姓眼里,都认为刘白羽的利润是相当微薄的,不是在做生意,实在做善事.
最后就是最关键的一点了,由于位面商人系统的存在,刘白羽收购的都是这个年代价值相当低,甚至可以说几乎一文不值的东西——比如宝钞这种坑爹的纸币.
宝钞这玩意是朱元璋用通货膨胀来收割商业的法宝,号称币值稳定的洪武末,宝钞币值跌到面值的五分之一,当然,有人可以说这是因为人口不足,中原大片的土地荒废的原因,
但是永乐末期,宝钞,超跌到1.1%,而同时六千多万在册口数,垦田数达到历代最高值,还人口不足?
根本原因其实是大明折俸法还就是拿米当一般等价物来处理的,是古代的人没有现代货币意识,不知道货币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以为靠行政命令当一得一,当百得百,最后实质上变成了对百姓的掠夺。所以宝钞这东西是和历史上历次铸钱减少重量,没有大区别.而且宝钞不但用来抢商人,实际也用来抢官员.而且还不是用宝钞抢完就完了,后来又搞实物替代工资继续抢劫官员工资.
以苏木、胡椒来说,明政府给贡使的定价每斤苏木钞1贯、每斤胡椒钞2贯,而支付给京师文武官员充作俸禄是苏木每斤达到50贯、胡椒每斤100贯,一进一出,赢利达50倍之巨。折绢布始于明宗宣德六年,规定:“以承运库中的生绢折支在京文武官员的俸给,绢每匹折米二石。八年,令两京文武官员折色俸,每钞十五贯折米一石,仍以十分为率,七分折绢,三分折布,绢每匹准钞四百贯,布每匹一i百贯。”此即所谓的米折绢和米折布;不难看出经过折算后,绢一匹折米26。7石。布一匹折米13。3石。两年时间,就把工资贬值了13倍,这实在是……
看到这里,我脑海里就想起了那些恶意不发工资,拿实物抵扣的老板,不过人家顶多也是把卖不出去的东西给工人耍无赖,但是像大明朝这样贬值了13倍的……还真是骇人听闻了.
【胡椒、苏木作为一种调味品和染色品,大抵从外国进口;在明朝人眼里,是只有宫廷才能享有的一种奢
“既然如此,我答应陛下!”刘白羽点了点头.
“还有一件事,魏忠贤启奏陛下,任命青山居士您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都督山东各盐场!陛下说山东朝廷的盐业荒废太久,就需要青山居士这样的盐业高人去整理——对了,天下不守法纪的私盐贩子太多,不给刘白羽兵权不行,可以准刘白羽三千盐丁的定额,准青山居士可以跨境捉拿私盐贩子……”
王老公公小心的说着,毕竟在他眼里,刘白羽是经学大师,应该对这种油水充足,但是贬低自己身份的浊流官十分反感,魏忠贤经常脑洞大开,胡思乱想也就罢了,陛下为何也这样呢?
王老公公自然也知道刘白羽经商。刘白羽的雪花糖,雪花盐其实早在南京,广州这些贸易发达的地方出名了——但是,刘白羽的所作所为在这个年代看来,和那些只顾挣钱的商人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刘白羽的东西价格低,质量好,对小民百姓是一个福音,这百姓么,而且还不吃独食,总是和当地富商,大官僚分享利益——利益受损的小商人,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所以和哑巴无异.
其次,由于位面商人系统的存在,刘白羽货物的成本是相当的低,虽然刘白羽已经尽可能的卖高一点,让别人看不出问题,但是在作为最终用户的老百姓眼里,都认为刘白羽的利润是相当微薄的,不是在做生意,实在做善事.
最后就是最关键的一点了,由于位面商人系统的存在,刘白羽收购的都是这个年代价值相当低,甚至可以说几乎一文不值的东西——比如宝钞这种坑爹的纸币.
宝钞这玩意是朱元璋用通货膨胀来收割商业的法宝,号称币值稳定的洪武末,宝钞币值跌到面值的五分之一,当然,有人可以说这是因为人口不足,中原大片的土地荒废的原因,
但是永乐末期,宝钞,超跌到1.1%,而同时六千多万在册口数,垦田数达到历代最高值,还人口不足?
根本原因其实是大明折俸法还就是拿米当一般等价物来处理的,是古代的人没有现代货币意识,不知道货币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以为靠行政命令当一得一,当百得百,最后实质上变成了对百姓的掠夺。所以宝钞这东西是和历史上历次铸钱减少重量,没有大区别.而且宝钞不但用来抢商人,实际也用来抢官员.而且还不是用宝钞抢完就完了,后来又搞实物替代工资继续抢劫官员工资.
以苏木、胡椒来说,明政府给贡使的定价每斤苏木钞1贯、每斤胡椒钞2贯,而支付给京师文武官员充作俸禄是苏木每斤达到50贯、胡椒每斤100贯,一进一出,赢利达50倍之巨。折绢布始于明宗宣德六年,规定:“以承运库中的生绢折支在京文武官员的俸给,绢每匹折米二石。八年,令两京文武官员折色俸,每钞十五贯折米一石,仍以十分为率,七分折绢,三分折布,绢每匹准钞四百贯,布每匹一i百贯。”此即所谓的米折绢和米折布;不难看出经过折算后,绢一匹折米26。7石。布一匹折米13。3石。两年时间,就把工资贬值了13倍,这实在是……
看到这里,我脑海里就想起了那些恶意不发工资,拿实物抵扣的老板,不过人家顶多也是把卖不出去的东西给工人耍无赖,但是像大明朝这样贬值了13倍的……还真是骇人听闻了.
【胡椒、苏木作为一种调味品和染色品,大抵从外国进口;在明朝人眼里,是只有宫廷才能享有的一种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