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战事起
msp;“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他一句话打破了德重于才的条件,同时也开启了这个时代。

  而第二个人就是西川的诸葛孔明!

  在建安十九年,刘玄德彻底的占领了西川之后,他便命法正与军师将军诸葛亮、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兴业将军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但是当初的益州是刘焉刘璋父子经营多年,他们是标准的汉家皇室子弟,对于下属,他们的待遇极好,也是非常的恩宠,所以刘玄德这般做的确是有些严苛了。

  而刘玄德的严苛,到了诸葛孔明这里,那就是一个更字。

  作为这件事的第一负责人法孝直,虽然擅长军事谋略,但在政治谋略上稍差,但知因循守旧却不会变通。

  所以他将所有的权利下放给了在这方面更加精通的诸葛孔明,而《蜀科》也应运而生!

  《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刚刚成立不久的刘玄德的小朝堂,这一度让西川变得风雨飘摇了起来。

  便是后期的汉中大战,都因为这件事收到了不小的波及,所以无奈之下,法孝直只能去求见刘玄德和诸葛孔明。

  法正提出用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

  而这个时候,在刘玄德都已经出现了动摇的时候,诸葛孔明的《答法正书》应运而生!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其大概意思就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不同意。

  秦王朝昏庸无道,刑罚苛严,导致百姓怨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的的教训,采取了宽大的措施,取得了成功。

  你法孝直因此认为益州今日当缓刑弛禁,这是不对的。因为当今益州已历刘焉、刘璋两朝统治,他们只靠一些表面的文书、法令来维持天下,养成了相互吹捧的恶习,导致德政不施,威严不肃。

  因此益州豪强胡作非为,君臣之道日渐废替。这样,用当官封爵的宽容办法来笼络他们,结果是:官位给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恩惠给多了,他们反而不知好歹。

  如今,我等严明赏罚,法令一行,他们就会知道好歹;不滥封官加爵,官位升了,他们就会感到来之不易而珍贵它。这样,赏罚并用,相辅相成,上下就有了秩序。

  这话说的,的确是没毛病,但是这话却是给《蜀科》定下了一个和大汉四百年完全不同的路子。

  那就是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