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又到秦淮河 (1)
�”
“不过,小宁也说了,这个女人的病,是不能痊愈的,没有办法根治。只能是暂时控制。只要别人不强烈的刺激她,她就不会复发了。造船厂给她安排打更的活,就是晚上人少,没有太多的人刺激她。她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女更夫,还没有出过错呢!”
张准如释重负的点点头,满意的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对于他来说,这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就是因为很小的一件事,因为他的介入,得到如此完美的结果,才让他感觉到高兴。这充分说明,他的每句话,下面的人,都是高度重视的。
……视察完第三造船厂以后,张准回到了南京。
现在的南京,除了北面的金川门一带,在其他的区域,已经看不到任何的战火的痕迹了。当初,虎贲军和郑家舰队的黑人火枪队,在南京城的南边,曾经发生过激战。现在,这些激战的痕迹,基本上都被清理干净了。如果不仔细看,是没有办法看出来的。
当初,纷纷逃离南京城的居民,现在也都基本上回来了。除了原来居住在南京城的居民,现在的南京城,还多了很多的外来移民。以前,南京城大约有五十万的人口。现在,至少有八十万的人口了。作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南京城的繁华,正在曰渐恢复。
南京的紫禁城,也被收拾出来了。和朝廷有关的东西,正在逐渐的清理。旧王朝的痕迹,正在被一点点的消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家王朝留在南京的印记,都将会全部消失。以后的南京,就是崭新的南京,是属于新帝国的南京。
“都督大人!”
宋应升在朝阳门外迎接张准的到来。
虎贲军委任的应天府知府,便是宋应升。作为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虎贲军攻占南京以后,宋应升就被任命为应天府知府,到来南京,处理善后事宜。
计算起来,宋应升到来南京其实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却已经将南京治理得整整有条了。张准对于自己看到的一切,还是比较满意的。这再次说明,只要用对人,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崇祯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用对人。
在紫禁城的偏殿里面,宋应升详细的汇报了应天府的各项工作。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应天府属下的各个地区,都已经推行了均田令。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也已经贯彻到了基层。总的来说,效果还相当的不错,民众对虎贲军的拥护力度很强。
宋应升知道张准关心农业,因此,他特别提到,今年的六月,应天府属下区域的水稻产量,平均亩产量超过四百五十斤,比之前至少提升了三成。由于开垦出来的荒地数量也增加了三成左右,因此,综合计算,应天府今天夏粮的收入,比以前至少增加了六成。
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南京城的治安和秩序,才能迅速的稳定下来。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在崇祯十一年的南京城,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当时,虎贲军刚刚接管南京城,发现这里面的仓库,都已经被搬空了,一粒存粮都没有。
没办法,虎贲军只好从其他地方调运粮食。一艘艘的运输船,满载着粮食,在南京城的北面码头靠岸。当时的南京民众,担心自己买不到粮食,纷纷拥挤到码头的附近,就地买粮。由于需要粮食的人很多,加上一些没良心的大商家的囤积居奇,粮价一度上扬。
粮价上扬,自然�
“不过,小宁也说了,这个女人的病,是不能痊愈的,没有办法根治。只能是暂时控制。只要别人不强烈的刺激她,她就不会复发了。造船厂给她安排打更的活,就是晚上人少,没有太多的人刺激她。她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女更夫,还没有出过错呢!”
张准如释重负的点点头,满意的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对于他来说,这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就是因为很小的一件事,因为他的介入,得到如此完美的结果,才让他感觉到高兴。这充分说明,他的每句话,下面的人,都是高度重视的。
……视察完第三造船厂以后,张准回到了南京。
现在的南京,除了北面的金川门一带,在其他的区域,已经看不到任何的战火的痕迹了。当初,虎贲军和郑家舰队的黑人火枪队,在南京城的南边,曾经发生过激战。现在,这些激战的痕迹,基本上都被清理干净了。如果不仔细看,是没有办法看出来的。
当初,纷纷逃离南京城的居民,现在也都基本上回来了。除了原来居住在南京城的居民,现在的南京城,还多了很多的外来移民。以前,南京城大约有五十万的人口。现在,至少有八十万的人口了。作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南京城的繁华,正在曰渐恢复。
南京的紫禁城,也被收拾出来了。和朝廷有关的东西,正在逐渐的清理。旧王朝的痕迹,正在被一点点的消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家王朝留在南京的印记,都将会全部消失。以后的南京,就是崭新的南京,是属于新帝国的南京。
“都督大人!”
宋应升在朝阳门外迎接张准的到来。
虎贲军委任的应天府知府,便是宋应升。作为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虎贲军攻占南京以后,宋应升就被任命为应天府知府,到来南京,处理善后事宜。
计算起来,宋应升到来南京其实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却已经将南京治理得整整有条了。张准对于自己看到的一切,还是比较满意的。这再次说明,只要用对人,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崇祯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用对人。
在紫禁城的偏殿里面,宋应升详细的汇报了应天府的各项工作。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应天府属下的各个地区,都已经推行了均田令。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也已经贯彻到了基层。总的来说,效果还相当的不错,民众对虎贲军的拥护力度很强。
宋应升知道张准关心农业,因此,他特别提到,今年的六月,应天府属下区域的水稻产量,平均亩产量超过四百五十斤,比之前至少提升了三成。由于开垦出来的荒地数量也增加了三成左右,因此,综合计算,应天府今天夏粮的收入,比以前至少增加了六成。
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南京城的治安和秩序,才能迅速的稳定下来。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在崇祯十一年的南京城,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当时,虎贲军刚刚接管南京城,发现这里面的仓库,都已经被搬空了,一粒存粮都没有。
没办法,虎贲军只好从其他地方调运粮食。一艘艘的运输船,满载着粮食,在南京城的北面码头靠岸。当时的南京民众,担心自己买不到粮食,纷纷拥挤到码头的附近,就地买粮。由于需要粮食的人很多,加上一些没良心的大商家的囤积居奇,粮价一度上扬。
粮价上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