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天涯节序匆匆
��然是非常高兴的。奉茶添香侍墨,样样争着做。茶水端到杨逸面前,她宛然笑道:“请杨郎品尝试试,奴这茶可合你心意。”

  杨逸打开茶杯盖,一缕清香顿时弥漫满舱,他轻呷一口,含笑夸奖道:“好茶,阿黛拉的茶艺是愈发的精湛了。”

  阿黛拉刚学这清茶技艺,得了夸奖,更是高兴,一抹嫣然在美丽的脸庞上流淌着。

  这泡茶兴起的时间并不久,一直以来,象皇家及贵族喝的都团茶,团茶的制作主要是先将采摘下来的新叶上甑蒸熟,再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包装好就可以了。

  这种团茶饮用时要煎煮,常要加入乳酪、香料同煎。

  清茶出现也就在这二三十年间,而且流传范围并不广,最先出现应该是在杭州一带。

  苏东坡曾就团茶和清茶分别作过评价,为认团茶有“河朔脂麻气”。所谓的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但失茶之真香。

  他在杭州为官时,常到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所饮的“白云峰茶”就是僧人们试制的烤茶,苏东坡曾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

  西方印度洋贸易商社成立时,杨逸曾吩咐过韩碧儿等人,在烤茶工艺上努力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商社出品的龙井、碧螺春等茶叶,泡出来后茶色清冽,回味悠远,深得茶叶真味,受到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称赞,一时名声大振,饮绿茶已隐然成为一种时尚。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因为最先探索这个领域,在烤茶方面占着技术优势,光是茶叶一项,就赚足了银子,商社股东对杨逸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他但凡有什么主意,商社股东都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船行至雍丘县时,杨逸停船靠岸,准备上岸看看。他这次出京随行人员很多,连同护卫一起,共有两百多人,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跟在杨逸身边,这些人大多走陆路,象一张大网一般,向沿途的州县撒开,为杨逸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

  目前杨逸身边除了萧忆外,就带十个护卫,而且还是穿着便装,杨逸认为,要想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就不能让地方官提前知道自己的行止,除非必要,否则这一路他都将采用“微服私访”的形式进行。

  雍丘县因有汴河穿过,水路交通便利,是西印度洋贸易商社重点推广棉花种植的州县之一。在县城外建在大型的轧棉、纺纱、织布厂。

  这些大型工厂就建在离汴河北岸不远的一条支流边,这儿有一个不小的码头,码头边停靠着十来艘船,上百劳力正在忙碌地往船上装布匹;

  杨逸发现这里赫然形成一座繁华的小镇,各种厂房仓库以及配套的员工宿舍、防火设施等,占地足有上千亩;

  另外附近百姓,或是县中商家也瞅紧了商机。在工厂四周开设了不少酒楼茶庄、日用商铺,青楼也有,不过比较少;

  因原嘛,是工厂里女工的数量占到了七成,剩下的三成男工因为厂方不禁止男女“自由恋爱”,在女多男少的情况下。大多数男工也不愁没有女人,所以青楼在这儿是没有多少市场的。

  此地主负责人接报杨逸到来,慌慌忙忙地迎出来,远远就拜道:“小人张界河,见过杨太傅。”

  “张经理不必多礼,本官只是路过,顺道进来看看工厂运营情况。你带我进去看看,不必惊动他人了。”

  “是,杨太傅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