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三、含含糊糊的大道理
哈,小郎真是狡猾。”最后一句,王曾也笑了。

  这边王曾大笑,那边钱惟演也跟着干笑连连。没别的,就因为梁丰说这半天,句句都像脚踩在自己尾巴上一样。

  吃吃喝喝,谈谈说说,终于宴罢。王曾起身告辞,临走时着梁丰道:“好生读书,来日取个功名,好展你胸中之志。老夫到时拭目以待。”梁丰微笑说多谢鼓励。

  王曾走后,钱惟演又和梁丰聊了一会儿,小梁同志才起身告辞回家。

  回家路上,梁丰一直回忆刚才和王曾的对话,好像也没犯什么错误,心中安定了一些。想起王曾临走时的留言,觉得自己也确实该考虑考虑博个功名了。于是吩咐钱孝仪,叫他明天去买些本朝科考中了进士的时文集子来。那些教科书倒不用买,自己全记得。

  钱孝仪答应了,然后又扭扭捏捏地向梁丰道:“师父,徒弟随师父进京已近月余了,每日忙碌,那也是徒弟份内的事情。只是咱们现在已经安定下来,又买了人,事情少了许多。徒弟不愿吃闲饭,因此想求师父,我想到瓦肆干干老本行。这些时日,手艺好像都抛荒了。”

  梁丰听了笑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原该继续发展的,堂堂一个襄州名角,哪能老是憋在家里。我是你前些日子一直不说,还以为你不想重操旧业了,才没劝你,既然你说了,那正好。这么着,明天我给钱惟演写封信,请他帮帮忙,有没有法子让你不拘寻哪个瓦子,就唱你的《西游记》吧,一定大卖。哈!”

  钱孝仪见梁丰答应得爽快,高兴异常。

  回到家里,已是亥时末刻,小嫦已经躺下,却还未睡着。见梁丰来了,赶忙起来服侍他洗漱,两人又躺在床上叽叽呱呱聊了半天才睡。

  王曾回家的路上,也在思考两件事,一是梁丰刚才和他的谈话,小梁同志指出的一些现象,王曾也不是没有到。只是他的历史定位决定了他的思想高度,相对单纯地认为只有通过儒家仁治的方法和君子修身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句话概括就是主观为主,客观为辅。还是寄希望于官员的自律,至于惩罚,也只好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手软而已。

  今天梁丰和他扯了半天,其实就是想绕着弯子告诉他利益链的问题。但梁丰处境微妙,步子大了会扯蛋,话说全了恐怕会被认为是异端,所以讲得含糊不吐。但这些已经足够王曾开始注意并摸索路径了。

  第二件事是钱惟演极力向自己推荐梁丰的目的。现在起来,梁丰确实是个人才值得自己青眼相加,但钱惟演的目的只是这么简单?他可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况且和自己平日少有往来,人家亲家现在可是一把手,不至于屁颠屁颠跑到我这老四老五面前来献宝吧。嗯?对了,一把手那里,他为啥不推荐呢?哼哼,这里面有古怪!

  话说王相公状元之才,虽然说话声音大点,放炮响点,可不是傻瓜,非但不傻,简直比蹲在树上的猴子还精。只是性格耿直,不屑于玩阴的罢了。可不代表他不懂啊,要不然,早他妈被这么一群老奸巨猾的政客吞了,哪会从一个小小的承旨混到副宰相?

  王曾敏锐地察觉到,钱惟演对丁谓开始有保留了。在丁谓刚刚摆平王钦若而大红大紫的时候玩这手,肯定是察觉了什么不对想另找靠山。至于靠山倒不难猜,病皇帝眼没几天了,太子才是希望所在。这就呼之欲出了,原来这老儿是希望自己把梁丰引荐给太子啊。呵呵,这倒是个好主意!

  前面讲过,王曾的特点就是,只要对朝廷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