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纱锭背后的大利益
br />
  王由桢走进聚义厅里面,见到了整个山寨的掌盘子,立即行了一个西洋的礼节。

  掌盘子是个中等身材,穿着一件棉布做的右衽衣,手里拿着一把折扇。

  一点也不像杀人如麻的响马头子,倒是像一位喝茶品香的读书人。

  掌盘子‘啪’的一声合上了手里的折扇,笑着说道:“有失远迎,还请这位和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长见谅。”

  王由桢没去说一些虚头巴脑的客气话,以他现在的这个身份,也说不出那句话。

  装作没怎么听懂的样子,自顾自的开门见山说道:“我……是来卖纱锭的……七分五厘银子一斤。”

  掌盘子作为掌握整个山寨生杀大权的上位者,这些年又因为杀人如麻,早就磨平了心性。

  这些年来无论面对任何事,基本上都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副爷从掌盘子还是一个小小的响马,就一直跟在身边,从来没见过掌盘子有什么异样情绪。

  谁知道,听到一句七分五厘银子一斤,掌盘子竟然是直接从官帽椅上站了起来。

  语调也重了很多,甚至是带了一丝颤抖号:“此话当真。”

  王由桢对于掌盘子的反应早有预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自己卖给他的纱锭只要七分五厘银子一斤。

  王由桢为了算计孙包户,做好了各种充足的准备,充足到了繁琐的地步。

  孙包户不论是地位还是财力,都远远高于他。

  这么一来,孙包户所能了解到的各种内情,手里所掌握的各种人脉,对于王由桢来说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王由桢所能做的事,把这些以自己身份所能了解到的各种消息,发挥到极致的作用。

  王由桢正是做到了这一点,这才让一位山寨掌盘子‘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就像是听说自己被朝廷封了一个武官。

  以王由桢对孙包户各种消息的分析,性情极其的贪婪,能多占一厘银子是一厘。

  那么这样一来,孙包户卖给掌盘子的纱锭,能够高出一分银子是一分。

  王由桢便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数目,孙包户卖纱锭的价银。

  最少是一钱银子一斤。

  王由桢再次经过详细的分析,谨慎的敲定了他卖给掌盘子的价银。

  七分五厘银子一斤。

  少了两分五厘银子。

  看似不多,但纱锭可是大宗货物。

  以孙包户纺纱作坊的产量,一天大概能纺出四百纱锭,一个月就是一万二锭纱锭。

  如果每锭纱锭多赚二分五厘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三千六百两银子。

  这可是三千六百两银子,足够掌盘子买上几十万斤的粮食了。

  别说是突然从官帽椅上站起来,就是从官帽椅上跳起来,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王由桢正是心里有了一连串的精准数目,这才敢明目张胆的来找杀人如麻的响马。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