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桶金到手
/>   粳米比白米要难吃的多,麸子是麦子碾磨过后的麦皮和碎屑,吞咽的时候喉咙一阵阵刺痛。

  味道就不用多说了,比猪食好不到哪去。

  但也没办法,白米太贵了,已经涨到了一两三钱银子一石。

  粳米只要一两银子一石,麸子更是只卖五钱银子一石。

  王由桢一句话没说的喝完了粗瓷碗里的粳米麸子粥,没有半点不满,自己家起码还能吃饱。

  很多盐丁家里就连一钱银子一石的谷糠都是吃不起,一天只吃一顿。

  王由桢放下手里的碗筷,说了一句娘亲我出去了,迈步走向了王家的祠堂。

  迈步走在村子里泥泞的土路上,王由桢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赚钱大计。

  早期工业革命的任何一样工业机械,都能在大明赚来一笔又一笔的银子。

  但是就因为那些新式机械过于赚钱了,以王由桢现在的身份地位,万一被发现了只有死路一条。

  关于有了第一桶金以后,下一步的计划。

  王由桢思索了很多天,最终挑选了一样容易隐蔽的工业机械,稳扎稳打的一步步发展。

  “杀!”“杀!”“杀!”

  来到王家宗祠不远处,王由桢的思绪被一声声稚嫩的喊杀声大断了。

  几名半大少年在操练北方边军的战阵刀术,这五名少年十分的显眼。

  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全都是身材高大,王由桢目测过后平均身高一米八五。

  只可惜由于长期吃不饱饭,五名身材高大的少年身上没多少肉,要不然都会变成虎背熊腰,成为一头头人形熊罴。

  这五名少年是王由桢的嫡亲堂弟,也是他在来到大明以后,唯一比较欣慰的地方。

  起码不用担心被别人欺负,谁要是敢欺负他这个长子长孙,五名少年第一时间冲过去拼命。

  五名少年瞧见同样身材高大的王由桢走过来了,放下了手里的木刀,一起喊道:“大哥。”

  王由桢点了点头,询问道:“四熊,爷爷在祠堂里?”

  按照年龄排行老四的王四熊回答道:“爷爷在祠堂后院。”

  王由桢摆了摆手,示意几名堂弟继续操练,一个人走向了祠堂的后院。

  王家祠堂只是一座简单的土屋,里面摆放着十几个祖宗牌位。

  所谓的后院,不过是一圈篱笆围成的院子。

  王由桢的爷爷王老爷子正在篱笆内做些木匠生计,给同村的盐丁做耙子、曲辕犁等农具。

  从边关退下来以后,王老爷子这些年来一直用这手精湛的木匠手艺,养活了三个儿子和十个孙儿。

  王由桢绕过祠堂土屋来到后院,瞧见只剩下一只右臂的爷爷正在刨制曲辕犁,眼睛忍不住有些发酸。

  几个月以前,王由桢被大浪卷进深海里,救上来以后几乎没了呼吸。

  娘亲趴在木床边,哭的死去活来。

  父亲和两位堂叔连夜跑了三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