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的事儿,皇帝是不会允许的。而让贾代化出去带兵?贾代化不说年纪更大些,就是他贾家族长的身份,也由不得他随意离开这京城祠堂。如此一来,这事儿就成了一个死结。

  如今贾代善抬着回来了,可是他的眉头却咋么也没法子松开,为贾家的将来开始发愁了。

  倒是贾赦,还有贾政他们很是欢喜,毕竟是爹回来了,安全的回来了,虽然伤了,病了,可是没缺胳膊没瘸腿,还活着,这就很不错了,每年一有战事,总有那么几家将门办丧事,他们虽然早有看开了,这就是武将家的归宿,可是这样的事儿却不想放到自己头上不是。特别是在他们刚开始感受到父亲的重要性的时候。

  至于贾代善的烦恼?这会儿孩子们还不是很懂,还有贾代善和贾代化在那里发愁。好在这时候战事未平,贾代善又重伤未愈,他们还有不少的时间去想对策。说道这里,贾代化就想要叹息,要是他长子还活着,这会儿也该二十出头了,按照原本他的想法,这个时候,也正好是送孩子去军营的时候,如此一来,老贾家的接班人也就有了,不用堂弟如此年纪,还在北疆如此死撑。即使孩子稚嫩些,一时半刻的没法子在军中谋到什么实权,可是有了贾家的名头,有了那些军中人脉的帮衬,最多用上十年,这一切都能好转的。

  可是如今却什么都不用说了,大儿子早就转世投胎,老二又是一早就准备科举的,如今都要准备考举人了,要说再有什么指望,只怕是只能看贾赦了,这孩子底子好,虽然中间耽搁了些年,可是如今重新捡起来之后,武艺也能看的过眼,到底是老国公亲自启蒙教导的,还是不错的,只是他还小,过了年才十四岁,太小了,没有娶亲,没有生子,怎么也不好放出去吃这份苦的。

  想到这些,贾代善和贾代化只觉得这头发都要愁白了,倒是贾敬,这个如今有了儿子,有了功名,开始慢慢的参加到这些家族决策中的家伙开口给了一个建议:全家是不是彻底往文臣中转型!

  他提出这样的意见,一来是看着父亲和叔父当武将如此的苦,心下有些不忍,不忍自己那个憨呼呼,带人真诚的赦弟弟,也走上他们的老路,最终四五十岁就一身伤病,痛苦不堪,甚至早丧。二来也是从一个文人的角度去想了想这时事变化。不管怎么说,在这王朝逐渐进入平稳的时期,武将的作用将越来越低,而文臣则是越发的显得清贵了,更不用说这兵权自古就诸多忌讳之处,太过抓紧,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从廉颇老矣,李广难封,到杯酒释兵权,武人被牺牲的太多太多了。

  这个建议其实这两兄弟还是很心动的,可是却没法子放手啊!那些靠着贾家起家,那些以贾家为核心,为依靠的中层将领怎么办?那些可都是几代人培养起来的贾家自己的力量,不是随便就能放手的,别以为军中就没有争权夺利的事儿,他们不能只顾着自己,把他们放到别人的案板上,那样太让人寒心了。

  好在这样的矛盾没有让他考虑太久,皇帝就下了旨意,或者是因为皇帝因为战事顺利心里高兴,或者是这其中有别人不知道的缘由,反正贾代善还在病中,边疆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对贾代善的旨意就直接下来了,他被调任了兵部侍郎,虽然官职看着不高,不是什么尚书什么的,一品大员,可是也绝对是升了半格,是升职了。而贾代化则是被去了原本京郊大营的差事,转到了东面山东,任东营将领,算是外调了。

  这样一来,这两兄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下不用自己折腾乱想了,已经成了定局了,虽然算不得好,像是贾代化,虽然这山东离着京城不远,可是到底是外调,他只能把族里的事务交给了贾敬,算是让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