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结局
�,而新建的天津港也在北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宋国的协助下,华夏军的步伐一直踏过香港、湛江,到达新命名为海南、台湾的两大海岛,试图征服当地的土著部族。在经济安抚为主、武力镇压为辅的多重手段之下,这两大海岛上的蛮邦部落渐渐臣服,心甘情愿地归于华夏国统治之下。

  华夏国的商队不停地从西方、北方的各个城市出发,将贸易发展到了大宋的每一个城市。在大宋原有经济基础的支持下,让幅原辽阔的华夏国,也渐渐变得越来越繁荣。

  大宋的经济实力,不能不让惊叹。在注重工商的环境下,只用几年,大宋就恢复了原来的财政收入,并从中拿出大部分,作为偿还华夏国的军费。

  虽然大宋君臣对此并不甘愿,但四万铁骑驻扎在汴梁城里,随时都可以奉命冲进皇宫将他们都抓起来,君臣们也只有无奈地承认了现实,自此在北军的监视下,进行着掌控中原以南的工作。

  华夏的经济繁荣,也带动了大宋的经济发展。自草原、西域直到川蜀、岭南,工商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华夏与大宋在经济上渐渐地结为一体,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开对方独自存在。

  这正是罗大成所希望的。既然不能通过军事行动消灭大宋,就只有在经济上控制大宋,让它再也无法摆脱北方华夏国的影响,直到两国紧密地凝结成为经济上的整体,就再也难以发生分裂和战争了。

  这些年里,罗大成进行了大量的移民工作,无数汉人被从山西、幽云移居出去,到达西北、东北,在那里开荒种田;而各地的游牧民族,也被大量地移居到汉人故地,让他们接收原有的汉人良田,并跟留下来的汉人学习农耕,渐渐地成为了优秀的农夫。

  将各地、各族百姓互换安置,看起来很象是多此一举,但这却是民族融合、确立农耕社会的必要手段。

  从西北到东北,种田的热情渐渐蔓延开来。如果单靠游牧不能养活所有的人,那么是吃草根、野鼠还是种植粮食果腹,就成了摆在牧民面前的选择。而一旦越来越多的牧民、猎人选择改行做农夫,这些民族的侵略性也将一年年地逐渐降低,最终被缚在肥沃的土地上,再不愿意向四周征讨,去过那危险的日子。

  东北山林中的女真人,已经大都归顺了华夏,下山来种植粮田,或是成了地主。偶尔有些猎人仍在山林中出没,却也已经不成气候,不能单靠劫掠为生了。

  罗大成曾率领大批游牧骑兵东征,越过江水,击溃了当地土著军队,让高丽国俯首称臣。随着华夏国的军队和商队向那边涌去,高丽半岛上的土著民族,也都开始学习汉语,并以学汉语为荣。

  而在北方,华夏国的疆域也在不断地延伸。即使是极北苦寒之地,也有着华夏派去的军队,征服着一个个的当地部族,将他们纳入华夏的军户制度下面。

  那些部族,都是些小部落,完全没有实力对抗北伐的华夏骑兵。在华夏国的统治下,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再也无心反抗。

  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落入了华夏国的统治之中。虽然这些地区地广人稀,罗大成还是下令严加管理,以免久后生变,成为了华夏和大宋的祸患根源。

  海运商务,极大地发展起来。根据当初的停战协议,天下良港,十有八九,都被华夏国占据。无数华夏国支持的海商从这些港口出口,将大宋和华夏的商品运到远处去,赚取的丰厚利润,滚滚财源,让大宋的商人都看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