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名臣

  他的年龄,比之包拯还要大上十岁,历经宦海沉浮。在为母服丧结束之后,在相国晏殊的推荐下,荣升了大宋的秘阁校理,却在罗大成的运作下,生生地向赵祯要了他来,说是替罗大成整理文书,做着和他在大宋宫廷中同样的工作,实际上,到了华烈部之后,他被罗大成青眼提拔,现在已经成为了文臣中排名第二的大臣,平生之志,终于有了舒展抱负的机会。

  在他的下面,则是两个年方二十余的年轻人,却也已经在两年的政事历练之后,成为了罗大成得力的助手之一,帮助他处理政事,在华烈部拥有很高的声望。

  其中之一,名唤欧阳修。未曾中过大宋的进士,却被罗大成授意速哥,在大宋征召士子前往本国任职时,特意将他加入名单之中,并派遣自己的兄弟张龙前往苦劝,数顾家门,并拿着北安王的亲笔信,诚恳邀请。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一心要搏个出身,青史标名。现在在张龙的历次苦劝之下,感其诚意,终于应允,与寡母一同前往北方,在草原上安家落户,并得到了罗大成的器重,从副百户干起,一直升至华烈部的政事堂中的大学士,可参知政事,少年得志,让他对罗大成感激至极,自此对他忠心耿耿,办事时也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唐宋八大家,在北宋时期的,就有六人。其中苏洵年纪尚轻,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远未出生,而王安石和曾巩现在也还是小孩,与司马光年龄相仿。只有欧阳修被罗大成看中,费了番力气收为属下,虽然只弄到了八大家中的一人为辅佐,罗大成也已经很高兴了。

  在欧阳修旁边的,是比他小一岁的韩琦。

  韩琦出身大宋世宦之家,父亲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在韩琦三岁时,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韩琦,少有大志,勤奋苦读不辍。

  到了天圣五年,他在弱冠之年考中进士,被排在榜眼的高位,可谓才华卓然,被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正当他在地方上准备大干一番时,却受到朝廷诏令,宣他前往西阻卜国,作为大宋派驻在那里的官员。

  得到这个消息,韩琦心灰意冷,甚至有辞官不做的打算。

  紧接着,西阻卜国千户、北安王的结义兄弟赵虎亲自赶来,苦苦相劝,诚致北安王邀请之意,只道大王求贤若渴,只要韩琦肯去西阻卜国,定会得到重用。

  本来就梦想着做一番大事业的韩琦,也不甘心让自己的一生就此碌碌无为。因此咬牙发奋,跟随朝廷派往北方的大队人马出发,来到草原,果然受到了罗大成的重用,多次提拔,升为集贤殿大学士、参知政事之职。

  实际上,在草原上面少有殿堂,更不用说什么集贤殿,这分明便是抄袭大宋的官职列表。不过韩琦并不在意这点小事,能够在这么年轻便升为一国的最高官员,一举一动,关系到天下安危,他已经很满足了。

  在华烈部的时间越长,他越明白这个名义上的大宋属国的潜力,以及急速扩张的强大力量。

  虽然为故国的未来担忧,但是既食华烈部的俸禄,就要忠实于北安王。因此韩琦操持政事从不懈怠,渐此已有名臣之风。

  这几个人,便是罗大成的文臣首领,为他掌管着政事。

  而在罗大成的右边,则是阻卜各族提拔起来的千户,包括狄青和三位兄弟,也都在千户之列,作为他最信重的大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