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千年风沙
�好困,我们回去午睡休息一下吧。”

  罗大成微笑着拂动她柔密的长发,慢慢地说着:“有一个人,我召了他来,你且等一下。”

  玛云娜听话地依在他的身上,耐心地等待着,想要看看罗大成让她看的究竟是什么人。

  罗大成的手放在她的密发上,轻轻地揉弄着,心中又想起了,昨天看到那份名单时的心情。

  那一份投降者的名单,却是沙州城中的官员递上来的,除了本城的官员之外,还有羁留城中的士子,前来投奔曹氏的各路人物,可以用来为官的,都写在了上面。

  罗大成翻阅着降者的名单,突然,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的目光在名册上驻留了一下。

  在那上面,写着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名字:

  赵行德。

  脚步声从远处传来,渐渐接近,打断了罗大成的思绪。一个恭谨的声音在凉亭外响起:“小人赵行德,拜见大王!”

  那是一个年轻人,穿着宋朝士子的衣冠,恭敬地拜倒在凉亭外面,举止拘谨,严守礼法,对亭外奏乐的回鹘女奴们不敢偷看一眼,更不敢抬起头来,仰视尊颜。

  玛云娜靠在罗大成的怀中,饶有兴味地看着赵行德,这个罗大成一定要她见的人。她看不出这个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象这样游历西域的中原士子,时有见到,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很快,她的目光就又回到了罗大成的身上,温柔的小手,调皮地在罗大成胸前抚弄着。

  在与罗大成成婚之后,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公主时代一样,快乐的心情重新回到她的心中,在这慵懒的日子里,她什么都不想做,只愿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罗大成却在默默地打量着赵行德。就象他回忆中的那样,赵行德的眼神忧郁而坚韧,容貌俊秀,恍若千年之后,那部电影中的主角又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还记得历史上的赵行德,曾经在敦煌石窟的藏经洞中的经卷里留下了他亲手所书的一段话:

  “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僧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安置洞内。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景佑二年,如果按罗大成照所来那个世界的历史,应该是一零三五年,在今天的六年之后;那个时候,夏国王李元昊正在进军敦煌,满怀的雄心壮志,一心要在西域之境,建立党项人的大夏皇朝。

  现在,他的一切梦想,随着罗大成的突然崛起,尽都烟消云散。终其一生,都没有进军敦煌的辉煌时刻。

  眼前的赵行德,明显便是历史上手书佛经、并协助僧人将大量佛经、典籍藏匿在莫高窟中的那一个举子。可是由于罗大成的出现,他或者永远都不会再写上佛经末尾的那一段话了。

  在他的题跋中,所写的“甘州小娘子”,明显是蕴藏着他心中的一段感情。那是另有其人,还是真的便如罗大成曾看过的那一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恰是如小鸟依人般依偎在罗大成身边的玛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