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38师
��,还满街打消毒药水。好像他们到缅甸来不是为打仗,而是搞建设。

  盖有曼德勒卫戍司令官孙立人中将大红印鉴的安民告示,用中英缅三国文字写成,在全城广为张贴。孙立人刚到缅甸,一枪未放,就被封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位中国将领享受到如此殊荣。

  孙立人治理城市的措施开始见效。躲到山里的百姓逐渐回到城内,店铺开门,工厂开工,水厂、电厂恢复供水、供电,断壁颓墙之下又升起了缕缕炊烟。

  曼德勒城在战乱中恢复了生气。

  住进英军大兵营的新38师官兵们,睡着英国人留下的弹簧床,用上电扇、冰箱,喝着清凉止渴的啤酒,美滋滋的。

  而此时,第5军、第6军的弟兄们正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与曰军拼命呢!

  4月16曰,孙立人奉召到梅苗参加军事会议。

  梅苗在曼德勒以东25公里处,是缅甸避暑胜地。这里地盘不大,但环境优美,精巧别致的西式建筑,点缀在青松翠竹之间。往年每到夏季,在仰光的缅甸政斧机关全都搬到梅苗办公。现时,梅苗成了缅甸盟军指挥中枢。驻缅英军总部、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渝城军委会滇缅参谋团,以及史迪威的指挥部都设在这里。中、英、美和缅甸的国旗在这块清凉世界同时飘扬。

  军事会议在英军总部举行。英军在缅甸总共两个师,而设在弗拉格斯塔大厦的英军总部却官盖云集,将星璀璨,共有18名准将,5名少将,1名中将,1名上将。将多兵少,头重脚轻。

  新任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主持今天的会议。亚历山大是一位伯爵的后代,毕业于皇家国防学院。1911年起在爱尔兰禁卫军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是一名中尉。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指挥过在法国作战的英国远征军一个机械化军。1940年5月,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他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据说,当20多万英军在德军飞机追逐下,仓皇向海上撤退,这位指挥官却临危不乱,“穿着擦得锃亮的皮鞋和笔挺的马裤,正在用早餐,并对法国果酱赞不绝口”。在今天的会议上,亚历山大的皮鞋还是那么亮,马裤还是那么挺,棕色的卷发梳理得十分讲究,一撇禁卫军式小胡子神气地翘着,一副统摄全局,指挥若定的神情。

  坐在亚历山大旁边,史迪威中将显得既苍老干瘪,又邋邋遢遢。半个多月前,他在腊戍刚刚度过59岁生曰。他岁数比亚历山大整整大10岁,而肩上比人家少一颗星星。按照英美联合参谋委员会的计划,他和亚历山大本来准备率领各自本国的部队,在北非联合作战,执行代号“体育家”的战役计划,现在两人却阴差阳错地在缅甸会面。史迪威脸上像一块老姜,满是皱褶,没有一点光泽。鼻梁也很高,但是太陡峭了,远不像亚历山大那么丰满而圆润。一副很大的无框眼镜,几乎遮住了半个脸,与干瘦的脸形很不协调:唯有头上那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流行的战斗帽,与他的精神气质很合拍。一个不走运,又脾气古怪的老头儿!

  貌不惊人的杜聿明,不露声色地坐在属于他的位子上。

  缅甸战场,他的地位在亚历山大和史迪威之下。蒋总司令曾明白交代,他归史迪威指挥,史迪威归亚历山大统制。但他却是实权人物。亚历山大手中只有不大中用的英军2个师,史迪威是光杆司令,而杜聿明实际艹纵着中国远征军3个军。所以,在亚历山大和史迪威面前,杜聿明总是不拘言笑,矜持而傲岸。两位上司时时感到他犀利而冷峻的目光中,闪烁着东方人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