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莽莽丛林
��的杜聿明,心中略有宽慰。

  可是,没走出多远,前面又传来坏消息。

  进山十多天来,一直给部队当向导的当地土人,今天竟然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他前年穿越丛林时留下的标记。

  老天哪!方圆数百里的大丛林,要是在里面转圈子,这辈子就走不出去啦。

  方向不明,部队不敢前进。顿时军心动荡。

  有人听到这消息,心中害怕,悄悄离开队伍,从原路往回跑。

  当此军心不稳、人人惊慌的时候,少数官兵开小差的暗流,要不坚决制止,可能演成瓦解全军的洪波浊浪。再说,在偌大森林,又无粮食,往后走更是死路一条。惟一的办法是全军团结一致,抱成一团,齐心协力往前闯,方能打出一条生路。

  杜聿明想到,统兵万众,攻城略地,当个胜利将军固然不易,而一旦损兵折将,溃退千里,当个败将军尤其艰难。

  败将难当!

  如何整顿残破的队伍,收拾动荡的军心?大败之际,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坚强的信念和铁的手腕。

  杜聿明扶病料理一切。他一面命令特务营立即派兵追寻逃跑的官兵;一面叫来向导,好生安慰,叫他不要着慌,慢慢回忆,仔细寻找,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指路的标记。

  第二天中午,特务营长李公瑜押着被抓回的五名逃兵来见杜聿明。

  杜副司令官支撑着虚弱的身子,从担架上坐起,看了一眼跪在跟前的官兵,问道:

  “贪生怕死,临危逃跑,知罪吗?”

  “知罪。”逃兵们磕头如捣蒜。

  “都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家中还有什么亲人?”

  五名官兵泪流满面,一一通报。

  杜聿明笔尖抖索,详细记录。

  之后,杜长官说:“各人家中老少,本官会妥善照顾,放心去吧!”

  五名官兵一齐放声大哭。

  一刻钟后,丛林里响起五声枪声。声音低沉、凄婉,长时间在林中回荡。

  午后,渝城来电指示,曰军已侦知中[***]队回国路线,高黎贡山各山口均布下重兵。中[***]队北退凶多吉少。因此,命令第5军军部及新22师改道进入印度。

  杜聿明打心眼里不愿意退到印度。中国人打败仗,难道还要到印度丢人现眼?可是,事到如今,救军要紧,顾不得什么脸面了。他召集罗又伦、廖耀湘,传达渝城的命令。又叫来向导,询问到印度的路线。一说去印度,这位矮小精悍的当地土人立刻惊恐起来。他讲,此去印度尚有100多公里,比到中国的葡萄、马面关近一些。但道路更加艰难。全是野人出没的老荒山。他还说:“前年,他和5个伙计到印度贩盐巴,活着回来的就他一个人。那还是旱季呢,现在更不好说了。”

  杜副司令官沉默半晌,最后,斩钉截铁地说:“穿过野人山,朝印度前进!”

  四周极黑,极静。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风声,没有雨声。缅北丛林的夜间常常是这样。

  可是今夜还是有点异样。乌鸦在树梢呱呱乱叫,蚊蚋嗡嗡哼哼,叫得特别欢,而喜欢在夜间发出动听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