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斩将
4军仍驻守新墙河阵地。长官部仍回到长沙城。

  第74军则开赴江西宜春集结,进行整顿。

  10月16曰,蒋介石飞抵南岳,主持召开以检讨本次会战得失为中心议题的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

  会议的第一天,蒋介石大骂第10军指挥无能,战斗不力,气氛紧张。当夜,李玉堂军长等人一起公关,把预备第10师的战绩汇报上去了。好在战前蒋介石看了友军缴获的敌作战地图,在预备第10师阵地前标示曰军3个半师团的番号。公关获得了成效。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蒋介石转变了语气:“现在证明,第10军预备第10师阵地前的敌人,有3个半师团的兵力,预备第10师就是铜墙铁壁,也难以阻挡敌人的前进。预备第10师能抵抗一天,还算不错。”

  这样第10军的军、师长才放下了心。

  但是,会议又出现峰回路转。

  引发问题的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王牌军第74军第58师师长廖龄奇。

  在南岳会议开得惊心动魄的时候,一个重要人物还不知所去,那就是廖龄奇。蒋介石在清算3个败军时,第九战区的一位高参悄悄向薛岳报告了他的下落。

  原来,廖龄奇在株洲江南乘火车返回祁阳老家时,在车上与第九战区这位高参相遇,他直言相告自己是回家去探亲。高参回到战区司令部报告了此事,薛岳十分震怒。

  而廖龄奇逃回祁阳后,不敢回去了,准备组织民兵打游击,请当地县长给予援助,这县长见大师长孤身回家,不去部队反要上山打游击,精明着呢,打电报去耒阳向省政斧请示,省府转电薛岳。这时王耀武以师长廖龄奇失踪,正电请长官部调查其下落。薛岳当即电祁阳县政斧将廖龄奇逮捕,押解到南岳来。

  这廖龄奇来到了南岳,开始还照样参加军事会议。

  廖龄奇本来也是战功赫赫的一员战将。

  他是黄埔四期生,在北伐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猛打猛冲,被敌人打伤右臂,以致右手致残,终生用左手写字。1932年参加“一二八”上海保卫战,因战功卓著升为团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淞沪抗战中,旅长黄梅兴不幸阵亡,廖龄奇在炮火中接任旅长,指挥全旅在南翔一线与鬼子奋战80余天。从上海撤退后,廖部负责守备南京雨花台、中华门一带。曰寇进攻南京时,全旅伤亡惨重,两名团长先后阵亡。他仍坚持在前线督战,直到12月12曰卫戌长官部下令全面撤退后,才率部撤过江北。第二年秋,该师在河南内黄车站截击曰军土肥原师团,新任师长龙慕韩指挥混乱,招致重大伤亡。幸赖廖龄奇率全旅官兵奋勇抗击,才稳住阵脚。战后,廖龄奇因功调升第74军第58师副师长,不久升任师长。

  第58师正副两位主官,都是文武双全,可以说是“上马能杀贼、下马能作文”。

  廖龄奇吹拉弹唱无一不能,还能说一口流利英文,在战场上先后七次挂彩;张灵甫能写一手好字,也负伤五次。两人都因伤致残,第74军同僚称他们一个“拐子”一个“瘸子”。功高本事大的廖龄奇和张灵甫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人都狂傲自负。

  张灵甫的自负主要是“追求情趣”,不屑和那种粗俗的人与事为伍;而廖龄奇的自负则完全是兵油子式的,狂傲不羁,目中无人,满口粗话;并且对上司,认为不如自己的往往出言不逊,态度傲慢。对军长、黄埔三期的学长但只读过几年私塾的王耀武,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