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明朝码字工
�,是满清入关之后,他给自己改的名字。大概是时过境“迁”之意吧。

  《国榷》这本书,应该说这部书,容易让某些后代人望文生义,觉得这是讲“国家榷场”怎么设置的。

  其实,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跟司马十二那本《资治通鉴》是一个文体的。而在明史记录当中,它与夏燮——不是郑燮郑板桥哈——的《明通鉴》是最经常被提及的编年体史料。

  当然如果单纯比较字数的话,一百卷,两百万字的《明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都没法和他比。

  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康宁记得穿越前看过的网络小说里,没有多少能超过这个数字的。

  何况他没有网络查资料,基本就靠实地走访。而且初稿还被小偷偷走过,心疼的他整天哇哇哭。

  可是他后来却重整旗鼓,硬生生重写一遍,据说六易其稿,愣是码出四百万字的这本巨著。

  想想后世的某些码字工,被电脑吞稿之后,动不动就气急败坏,再看看那些太监烂尾,比起这位用毛笔码字的,对得起自家键盘吗?

  这人要是放在后世,学术界尚且不论,码字界绝对是大神级人物。

  康宁万万没有想到,天上竟然掉下个“码字神”。

  林妹妹神马的此时应不在康宁的考虑范围之内了。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是机遇,他应不应该展现穿越者的特色,爆发王八、网吧、王霸之气,收了他呢?

  收还是不收,这是个问题。ps1:求收藏!ps2:姓氏文化还是比较有趣的。不过还是那句话,都是炎黄子嗣,龙的传人,谁在说什么纯种啥的,兄弟们围殴他!ps3:不是游戏机啊。资料可能有谬误,求指正。ps4:调整时差!今晚早睡,早起码字。只此一更,万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