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
�
北京,现在就是一座空城!
清朝现有满州八旗精锐三分之二被鳌拜带到了河南,余下的三分之一又因为吴三桂分兵攻入山西,不得不由敦拜领着前往山西御敌。所以眼下的北京城,除了宫中的侍卫,也就是那些王府的包衣戈什哈,还有顺天府的巡城防兵了。这要是太平军再从海路打到天津,朝北京杀过来,如何得了!
是指望着宫中侍卫们去杀敌,还是王府的包衣奴才守城,又或是那些只知道收钱的巡防兵们替大清卖命?
这消息简直坏得不能再坏了。
不少满清官员们想到了济度在广东惨败的教训,当初正因为贼秀才通过水师将兵马运到了济度的后方,堵死了官道,这才让济度和手下的三万多满蒙汉儿郎困在潮惠那巴掌大的地方,最终全军覆没。
有一就有二,谁敢保证贼秀才不会趁北京空虚,再来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有满州王公大臣大骂贼秀才没有信义,不守诺言,撕毁了停战协定。不过,他们也只能骂骂而矣,还能做什么?是能点齐大军渡江踏平他贼秀才,还是能千里飞剑,取他项上人头?
出关,老老少少都出关,这北京城不能再呆了!
数十位八旗王公大臣进宫哀求太皇太后弃守北京出关,因为这关内实在是不能要了,再要下去,满州老老少少都得陪葬。
“慌什么,天还没踏下来,他太平寇还没跑到哀家眼皮底下呢!”
太皇太后却是沉得住气,将这众王公大臣狠狠大骂一通,然后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她的娘家科尔沁即将再次入关。
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再加上鳌拜在河南接连击败吴三桂,开封那边又有提督库恩布重创忠贞营,贝勒屯泰又正领兵围剿山东乱民,只要这几个环节不塌,大清面临的危险倒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还不致于就这么仓皇逃回关外。
不过科尔沁等部兵马一时半会也飞不到北京来,所以大清现在还是要想办法把京畿的危险降到最低。
康亲王杰书提出,太平军主力并未北上,攻打莱州的只是他们的水师,所以朝廷必须选派一位优秀的水师将领前往天津坐镇。只要天津不丢,北京就不会有危险。
满蒙八旗可没有什么优秀的水师将领,但是汉官却有。在京中坐了快十年冷板凳,穷得只能靠老婆女儿替人家缝补衣服过日子的施琅再一次被大清重视起来,命其为天津提督,前往天津御敌。
这距离施琅上次被大清重视过了整整一年。
一年前,施琅接到了朝廷调令,命其往江北大营出任水师总兵官,可未等他人到扬州,江北大营就被击溃。无奈,他只好回转北京,继续当他的闲散官,受别人的白眼。
当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施琅终于再次等到了自己的机会。接到朝廷调令后,他立即让妻子替他收拾衣服,然后带着兵部派来的几个官员奔赴天津。
到了天津后,施琅连提督衙门都没去,直接就去了水营。他很清楚,守卫天津的关键在于水营,如果水营不能击退太平军的水师,那陆上再多兵马也是无用,因为你不知道海上的敌人到底会在何处登陆。
天津的清军还不足以处处布防,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率领水营寻机歼敌,御敌于“国门”之外。
&e
北京,现在就是一座空城!
清朝现有满州八旗精锐三分之二被鳌拜带到了河南,余下的三分之一又因为吴三桂分兵攻入山西,不得不由敦拜领着前往山西御敌。所以眼下的北京城,除了宫中的侍卫,也就是那些王府的包衣戈什哈,还有顺天府的巡城防兵了。这要是太平军再从海路打到天津,朝北京杀过来,如何得了!
是指望着宫中侍卫们去杀敌,还是王府的包衣奴才守城,又或是那些只知道收钱的巡防兵们替大清卖命?
这消息简直坏得不能再坏了。
不少满清官员们想到了济度在广东惨败的教训,当初正因为贼秀才通过水师将兵马运到了济度的后方,堵死了官道,这才让济度和手下的三万多满蒙汉儿郎困在潮惠那巴掌大的地方,最终全军覆没。
有一就有二,谁敢保证贼秀才不会趁北京空虚,再来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有满州王公大臣大骂贼秀才没有信义,不守诺言,撕毁了停战协定。不过,他们也只能骂骂而矣,还能做什么?是能点齐大军渡江踏平他贼秀才,还是能千里飞剑,取他项上人头?
出关,老老少少都出关,这北京城不能再呆了!
数十位八旗王公大臣进宫哀求太皇太后弃守北京出关,因为这关内实在是不能要了,再要下去,满州老老少少都得陪葬。
“慌什么,天还没踏下来,他太平寇还没跑到哀家眼皮底下呢!”
太皇太后却是沉得住气,将这众王公大臣狠狠大骂一通,然后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她的娘家科尔沁即将再次入关。
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再加上鳌拜在河南接连击败吴三桂,开封那边又有提督库恩布重创忠贞营,贝勒屯泰又正领兵围剿山东乱民,只要这几个环节不塌,大清面临的危险倒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还不致于就这么仓皇逃回关外。
不过科尔沁等部兵马一时半会也飞不到北京来,所以大清现在还是要想办法把京畿的危险降到最低。
康亲王杰书提出,太平军主力并未北上,攻打莱州的只是他们的水师,所以朝廷必须选派一位优秀的水师将领前往天津坐镇。只要天津不丢,北京就不会有危险。
满蒙八旗可没有什么优秀的水师将领,但是汉官却有。在京中坐了快十年冷板凳,穷得只能靠老婆女儿替人家缝补衣服过日子的施琅再一次被大清重视起来,命其为天津提督,前往天津御敌。
这距离施琅上次被大清重视过了整整一年。
一年前,施琅接到了朝廷调令,命其往江北大营出任水师总兵官,可未等他人到扬州,江北大营就被击溃。无奈,他只好回转北京,继续当他的闲散官,受别人的白眼。
当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施琅终于再次等到了自己的机会。接到朝廷调令后,他立即让妻子替他收拾衣服,然后带着兵部派来的几个官员奔赴天津。
到了天津后,施琅连提督衙门都没去,直接就去了水营。他很清楚,守卫天津的关键在于水营,如果水营不能击退太平军的水师,那陆上再多兵马也是无用,因为你不知道海上的敌人到底会在何处登陆。
天津的清军还不足以处处布防,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率领水营寻机歼敌,御敌于“国门”之外。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