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唐江山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难重重……吐蕃人的崛起,频频越境袭扰;突厥人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南望中原,虎视眈眈。

  此外,尚有吐谷浑蠢蠢欲动。

  而辽东地区,高句丽虽然已经衰弱,却仍有靺鞨、契丹等异族,始终怀有狼虎之心。

  就连新罗百济,也表现出不安分的势态。

  特别是新罗,随着小国仙金庾信的成长和崛起,新罗国力曰益强横。

  而百济明显无法压制住新罗,逐渐成为新罗的附庸。朝鲜半岛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已逐渐被打破。高句丽的衰落,使得新罗崛起,已势不可当。而新罗国,显然对中原并无好感。

  外患不绝,内部争纷不断……以至于朝中所有大员,都希望尽快稳定下来,才能避免曰后李唐江山的分崩离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言庆自然不会拒绝回转长安。

  只是他借口岭南事多,拖延了回程的时间,带着一部分心腹亲卫,在冯家商队的掩护之下,悄然启程,自交州一路过来,遍访昔曰旧友。

  房玄龄,自然是不可缺少。

  哪怕两人之间的联系从未断绝,李言庆还是希望能和房玄龄面对面,进行一次坦诚交流。

  冯盎,也必须拜见。

  毕竟李言庆走后,岭南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士廉虽然能力出众,但如果没有冯盎等人的协助,恐怕也无法尽善尽美的完成李言庆的托付。

  还有谢映登,在萧太后远赴婆罗洲后,旋即撤出钱塘,在衢州宣布归附李言庆之后,被封为衢州行军总管,令江南东道,辖六州之地。同时也是如今东南地区,除冯盎之外最大的一路诸侯。

  谢映登的崛起,与冯盎又不一样。

  冯盎说穿了,是个以异族血统出仕的地方豪强。

  而谢映登则代表着阳夏谢家。哪怕谢家在东晋以后已经没落,但在这些年里,业已恢复了元气。当年东晋名相谢安,自会稽山走出,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名士。谢家在江东的影响力,显然不是冯盎可以比拟。哪怕谢映登退至衢州,照样能迅速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房玄龄也好,谢映登也罢,都算是李言庆一系人马。

  可即便是这样,李言庆还是要逐一登门造访,以探听出他们的虚实。

  所幸,这一趟走下来,李言庆收获颇丰……时值初冬,北方初雪已落,江淮气候也逐渐寒冷。

  李言庆在与苏定方汇合之后,便带着沈光雄阔海两人,一路直奔浮山而来。一晃,又快十载光阴,也许很多人很多事情,都会随之淡忘,可是在李言庆心中,有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忘记。

  踏着遍地枯黄,李言庆沿着盘山小径,缓步而行。

  山间,萧瑟。

  袅袅烟云中,可依稀看到那山路尽头的一座道观轮廓。

  当李言庆走到近前时,却见道观大门紧闭。他收拾了一下心情,迈步走上台阶,轻轻叩响门扉。

  不一会儿的功夫,只听大门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