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舟厅议事(上)
��易被纵火焚烧。其次,火炮尚未问世,他无法使自己的战船拥有非接触式的毁灭性杀伤力,接触式的跳帮战术仍将在战场上唱主旋律。

  王易当时就下令:尽可能地考虑到这几点,增进凫船的战斗力和防御力。

  于是今日王易才可以意气风发地指着那层向内倾斜的外装甲板对手下说:“看,这是战舰的侧面,它向里靠,又有女墙,这样搭到上面来的梯子很容易滑落,而我们的人就可以在这里随意地射杀敌人。下面的孔洞用处可大了!士卒可从此洞里伸出钩镰,将敌方云梯截断,或直接推开。

  “这样一来,敌人很难爬上来。而我们的水手就可以顺着坡面滑下去,或者干脆居高临下,向下面投掷箭矢!”

  这里的三条凫船的横剖面的底面是尖的,而上层就像是三个等腰梯形组成的几何体。船侧面接连的倾斜设计会对从较下侧登船的敌军士兵造成巨大的阻力。这种预防敌船跳帮的设计在十五六世纪时的欧洲海军逐渐普及开来,并在巨炮大舰时代渐渐来临时,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王易见众人恍然若有所悟,又领着他们来到前甲板。他指着一处滑梯及旁侧的一台绞车,说:“战时,下层军士就沿梯而上。那台绞车连通船底层,一次靠三人之力,能运三百斤的军器。”

  周仓和裴元绍满是震骇之意,他们相觑一眼,唯有瞠目结舌。

  其实刚才一路走来,这些被王易视作心膂的人也在细心观察船上的器物,联想它们各自间的联系,以及在战斗爆发时会产生怎样的功效。

  刘馥喃喃道:“如此巨舰,能载粮几何?一日又能行驶多远?”

  王易神色轻描淡显地回答了他这个问题,他说:“此船长三十四丈,宽十丈。按制,全额配置五十人,可携一年半粮。若更带三百人,则可三月继粮。一日平风趟水,若是走海路,应能走数百里吧。”

  其实王易对此时的度量衡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楚,他没有提出此船具体能载多少物资,但总归有个大致类比的概念。但刘馥董昭等人也对斤两不甚敏感,可是一听到“一年半”后,他们还是满面震惊。

  想想吧,由这样三条大船组成的舰队,一路北上,一个月后在青州地区的泥质海岸上放下九百名骁勇善战的士兵,袭扰敌人后方,那会对战局产生怎样的效应?而问题是,王易绝不会仅仅满足于造了这样工艺和设计其实都还很粗糙的战舰,他肯定会需要数百数千艘来打造一柄海上的利剑。

  李严和董昭已经被福船的巨大战斗力震得默然无语。

  王易走到侧面,对众人说:“诸君过来看,这形如鹘翅的浮板左右各有一对,行船用此,则可长保通航,也可抗风抗沉。”

  袁敏“唔”了一声后叫出来:“啊!我看到了:头低尾高,前大后小,果如鹘之状!”乐进徐盛等人皆是啧啧称赞。

  李严和董昭这时就落在了队伍后头。他们垂头苦思,举头而视时,猛然发现了对方。

  董昭以眼神向李严示意,他刚要说些什么,但似乎是顾虑到李严还未归附王易的现实,便将涌到嘴边的话都吞进肚中。

  李严虽被王易这些大船震骇,但他对造船的前途和后继之事都有洞见,觉得如若王易不着手解决这些矛盾,那么大船虽然气势磅礴,终究也派不上用场,只能空耗民力罢了。李严满脑思绪正欲喷薄而出,却见同道董昭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