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月旦评(下)
�道:“文若,你这大侄果真聪慧无比啊。”
王易又是一惊,随即释然。看来座上之宾果然就有荀彧和荀攸两人。这二荀乃是叔侄,可说来也奇,做叔叔的荀彧倒比荀攸小,因此才会有许劭这般**。
荀彧以微笑相应,也不作答。荀攸倒是连连说道:“许公抬爱了。”
许劭嘴角微翘:“莫非我说错了?呵,既然公达已将我意猜透,不若也对这当今人物作个品评。”
荀攸连忙道:“小子才疏辈浅,万万不敢妄加评定,一切还是由许公定夺。”
许劭与许靖相觑而笑。许靖道:“既然如此,还是子将来说吧。”
许劭点点头,却立即敛起了容,满面肃然:“周祖草创,武王伐纣,蒸蒸日上,这是何等雄伟?哎,孟子言必称尧舜,我又何尝不思慕那些上古遗风?
“只是近代以来,宦官气焰炽烈,外戚蛮横****,两相倾轧,蒙尘日月,迫害士族,流毒天下无穷无尽。我每当思及局势颓靡,虽不能像前辈许子伯那样夜中起床痛苦,却也时常叹息不止,以至心肺痛如刀绞。”
说到此处,由内堂至厅外,皆是一片叹息之声。
只听许劭接着道:“黄巾祸起,生灵涂炭,老弱转乎沟壑,流民旋踵即死,惶惶惨象,实令人不能直视。所幸有皇甫嵩、朱儁、卢植、董卓等国之栋柱,席卷荡寇,匡扶宇内。”
一听许劭把“董卓”也说成是国家栋梁,王易极不厚道地偷笑了几声,惹得座边几人侧目而视,刘馥急得连连拉扯他的衣袖。
“但是,”许劭一顿,“云集响应者并非朝廷委派的这几个中郎将寥寥数人而已!就我所观如曹操者,亦是不凡之辈。”
座中一人名为种辑者捻须笑道:“往昔许公评价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果真如验!”
他的这番话很快让众人侧目相向,因为他言下之意就是现在是乱世。如果这番话落到阉党耳中,保不成又要被戴上一顶妖言惑众的帽子。
许劭倒不显什么顾忌,只是微笑道:“曹操年轻时虽然不治产业,放荡无度,然而却颇有智谋,善为假谲。我听闻他与皇甫嵩朱儁两位大将夹击波才,纵火大破之,可见其胆识武略。”
荀攸笑道:“说到军旅骁将,我倒是听说朱儁麾下有一员佐军司马,甚是勇壮。”
许劭点头笑道:“公达所言,想必就是孙坚孙文台了。”见荀攸点点头,许劭笑容更甚:“孙文台真猛虎也,据说他在十七岁时,与父一同乘船到钱唐,突然遇到海贼在岸上分赃。四周行人皆止步不前,孙文台却操刀上岸,东西指挥,作出好像是部署人马包抄海贼的样子,海贼惊恐得四散而逃,后来他追上去,还砍下一个强盗的人头。”
吴会之地究竟在此时分量不重,内堂里的众人对那里的人文事迹原本也不大了解,听得许劭这么一说,都个个啧啧称奇。
许劭接着道:“这孙文台在淮泗就募得一千余人,他虽兵寡,却屡屡将黄巾军逼入绝境,着实锐不可当啊。”
许劭的好友李逵(确有此人,与水浒中的李逵同姓名,后汉书有记载)乃是个知名的游侠,他常年奔波在北方,因此道:“仅募得数百人成义军,与官军同厮杀的可绝不止孙文台一人,我在兖、青二州就见到过许多。最近被人称道�
王易又是一惊,随即释然。看来座上之宾果然就有荀彧和荀攸两人。这二荀乃是叔侄,可说来也奇,做叔叔的荀彧倒比荀攸小,因此才会有许劭这般**。
荀彧以微笑相应,也不作答。荀攸倒是连连说道:“许公抬爱了。”
许劭嘴角微翘:“莫非我说错了?呵,既然公达已将我意猜透,不若也对这当今人物作个品评。”
荀攸连忙道:“小子才疏辈浅,万万不敢妄加评定,一切还是由许公定夺。”
许劭与许靖相觑而笑。许靖道:“既然如此,还是子将来说吧。”
许劭点点头,却立即敛起了容,满面肃然:“周祖草创,武王伐纣,蒸蒸日上,这是何等雄伟?哎,孟子言必称尧舜,我又何尝不思慕那些上古遗风?
“只是近代以来,宦官气焰炽烈,外戚蛮横****,两相倾轧,蒙尘日月,迫害士族,流毒天下无穷无尽。我每当思及局势颓靡,虽不能像前辈许子伯那样夜中起床痛苦,却也时常叹息不止,以至心肺痛如刀绞。”
说到此处,由内堂至厅外,皆是一片叹息之声。
只听许劭接着道:“黄巾祸起,生灵涂炭,老弱转乎沟壑,流民旋踵即死,惶惶惨象,实令人不能直视。所幸有皇甫嵩、朱儁、卢植、董卓等国之栋柱,席卷荡寇,匡扶宇内。”
一听许劭把“董卓”也说成是国家栋梁,王易极不厚道地偷笑了几声,惹得座边几人侧目而视,刘馥急得连连拉扯他的衣袖。
“但是,”许劭一顿,“云集响应者并非朝廷委派的这几个中郎将寥寥数人而已!就我所观如曹操者,亦是不凡之辈。”
座中一人名为种辑者捻须笑道:“往昔许公评价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果真如验!”
他的这番话很快让众人侧目相向,因为他言下之意就是现在是乱世。如果这番话落到阉党耳中,保不成又要被戴上一顶妖言惑众的帽子。
许劭倒不显什么顾忌,只是微笑道:“曹操年轻时虽然不治产业,放荡无度,然而却颇有智谋,善为假谲。我听闻他与皇甫嵩朱儁两位大将夹击波才,纵火大破之,可见其胆识武略。”
荀攸笑道:“说到军旅骁将,我倒是听说朱儁麾下有一员佐军司马,甚是勇壮。”
许劭点头笑道:“公达所言,想必就是孙坚孙文台了。”见荀攸点点头,许劭笑容更甚:“孙文台真猛虎也,据说他在十七岁时,与父一同乘船到钱唐,突然遇到海贼在岸上分赃。四周行人皆止步不前,孙文台却操刀上岸,东西指挥,作出好像是部署人马包抄海贼的样子,海贼惊恐得四散而逃,后来他追上去,还砍下一个强盗的人头。”
吴会之地究竟在此时分量不重,内堂里的众人对那里的人文事迹原本也不大了解,听得许劭这么一说,都个个啧啧称奇。
许劭接着道:“这孙文台在淮泗就募得一千余人,他虽兵寡,却屡屡将黄巾军逼入绝境,着实锐不可当啊。”
许劭的好友李逵(确有此人,与水浒中的李逵同姓名,后汉书有记载)乃是个知名的游侠,他常年奔波在北方,因此道:“仅募得数百人成义军,与官军同厮杀的可绝不止孙文台一人,我在兖、青二州就见到过许多。最近被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