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话本
什么可怕的!”
反正他早已是京城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了,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再多点让人说道的地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像卫所那些不开眼的人当着他的面儿说,他一律当不知道。
陆明萱的心这才落回了实处,她是想帮凌孟祈,也是帮自己和他们这个家,可若她的帮忙是建立在他不高兴不乐意基础上的,那她自然以他的意愿为主,这些日子他已经够憋屈了,她不想再给他雪上加霜了。
果然自次日起,京城的不少酒楼茶肆便都上了一出新书,书名就叫做《众大仙天上打架,玉公子凡间遭殃》。
开篇便是:“话说某朝某代,有一位公子生得是姿容无双,美人如玉,是以人皆呼其‘玉公子’,反忘了其本名,可惜‘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玉公子虽生得谪仙一般,六亲缘却薄,自其母于他一岁上下亡故,继母进门以后,便受尽凌辱,端的是好不可怜……”
用极通俗的语言,将凌孟祈的身世,围绕他发生的一切事端,因这些事端又引出来的其他事端,事无巨细全部讲了出来,剧情堪称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关键话本还将一切人名官名乃至朝代背景都做了改动,让京城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同时,又不必担心一个不慎便会惹祸上身,于是不出三日,便成为眼下京城最火的一出书,京城里上至八十岁的老头儿老太,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信口来上那么几段了。
自然舆论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边倒的认为罗贵妃是凌孟祈的亲生母亲了,都认为罗贵妃是被冤枉的,以致整出戏里,除了“玉公子”凌孟祈,最让人同情的反而是‘对大妇百般尊敬,从不恃宠而骄,却被大妇百般陷害’的罗贵妃了,她和皇上的“伟大爱情”也因此人人称羡,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儿们,都说女人一辈子就得活成罗贵妃这样,才算是真正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了云云。
连带皇上都因在话本里一直善待重用“玉公子”,没有因流言难听便对“玉公子”怎么样,在民众心里一定程度褪去了以前高高在上的光环,少了几分尊贵与威严,多了几分人情味儿。
徐皇后与安国公大皇子等人则毫无疑问成了反面角色,本身私德不修,名声狼藉也就罢了,为了自己的野心和私利不惜利用陷害他人,尤其是陷害“玉公子”,还败坏夫主的名声,自然话本的最后,他们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小迟掌柜很快便将民众的反应都反馈给了陆明萱,最重要的是,这出戏在京城火起来以后,的确从没有过官府的人过问。
陆明萱自事发以来便一直悬着的心,至此总算落了一半回去,本来碍于罗贵妃,皇上短时间内便不好动凌孟祈了,如今凌孟祈更是占了舆论优势,皇上应该更不可能动他了罢?
话本传得人尽皆知,自然徐皇后与安国公也都知道了,兄妹二人都是勃然大怒,只恨不能立时将那些个可恶的说书人,连带敢议论传播话本的贱民们都杀光!
可就像陆明萱预料的那样,他们之前利用凌思齐的事连皇上都因没有真凭实据可以证明是他们做的,一时奈何不得他们,他们火烧火燎的去拿人,岂非是不打自招了?
而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京城那么多的人,他们哪里能全部都杀了,那他们的好日子才真是到头了,皇上正等着抓他们的把柄呢,这不是上赶着送死去吗!
于是只能将气都强自咽下,暗地里加紧了联络文武百官的进程�
反正他早已是京城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了,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再多点让人说道的地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像卫所那些不开眼的人当着他的面儿说,他一律当不知道。
陆明萱的心这才落回了实处,她是想帮凌孟祈,也是帮自己和他们这个家,可若她的帮忙是建立在他不高兴不乐意基础上的,那她自然以他的意愿为主,这些日子他已经够憋屈了,她不想再给他雪上加霜了。
果然自次日起,京城的不少酒楼茶肆便都上了一出新书,书名就叫做《众大仙天上打架,玉公子凡间遭殃》。
开篇便是:“话说某朝某代,有一位公子生得是姿容无双,美人如玉,是以人皆呼其‘玉公子’,反忘了其本名,可惜‘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玉公子虽生得谪仙一般,六亲缘却薄,自其母于他一岁上下亡故,继母进门以后,便受尽凌辱,端的是好不可怜……”
用极通俗的语言,将凌孟祈的身世,围绕他发生的一切事端,因这些事端又引出来的其他事端,事无巨细全部讲了出来,剧情堪称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关键话本还将一切人名官名乃至朝代背景都做了改动,让京城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同时,又不必担心一个不慎便会惹祸上身,于是不出三日,便成为眼下京城最火的一出书,京城里上至八十岁的老头儿老太,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信口来上那么几段了。
自然舆论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边倒的认为罗贵妃是凌孟祈的亲生母亲了,都认为罗贵妃是被冤枉的,以致整出戏里,除了“玉公子”凌孟祈,最让人同情的反而是‘对大妇百般尊敬,从不恃宠而骄,却被大妇百般陷害’的罗贵妃了,她和皇上的“伟大爱情”也因此人人称羡,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儿们,都说女人一辈子就得活成罗贵妃这样,才算是真正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了云云。
连带皇上都因在话本里一直善待重用“玉公子”,没有因流言难听便对“玉公子”怎么样,在民众心里一定程度褪去了以前高高在上的光环,少了几分尊贵与威严,多了几分人情味儿。
徐皇后与安国公大皇子等人则毫无疑问成了反面角色,本身私德不修,名声狼藉也就罢了,为了自己的野心和私利不惜利用陷害他人,尤其是陷害“玉公子”,还败坏夫主的名声,自然话本的最后,他们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小迟掌柜很快便将民众的反应都反馈给了陆明萱,最重要的是,这出戏在京城火起来以后,的确从没有过官府的人过问。
陆明萱自事发以来便一直悬着的心,至此总算落了一半回去,本来碍于罗贵妃,皇上短时间内便不好动凌孟祈了,如今凌孟祈更是占了舆论优势,皇上应该更不可能动他了罢?
话本传得人尽皆知,自然徐皇后与安国公也都知道了,兄妹二人都是勃然大怒,只恨不能立时将那些个可恶的说书人,连带敢议论传播话本的贱民们都杀光!
可就像陆明萱预料的那样,他们之前利用凌思齐的事连皇上都因没有真凭实据可以证明是他们做的,一时奈何不得他们,他们火烧火燎的去拿人,岂非是不打自招了?
而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京城那么多的人,他们哪里能全部都杀了,那他们的好日子才真是到头了,皇上正等着抓他们的把柄呢,这不是上赶着送死去吗!
于是只能将气都强自咽下,暗地里加紧了联络文武百官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