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郭政委的钢铁雄心(下)
圾,剥树皮的剥树皮……”

  “……呃,这听上去确实是挺可怜的……可这又怎么样呢?非洲人不就是一直这么过的吗?”

  李维缺乏同情心地耸了耸肩膀,“……在解放前的旧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说不定比他们还惨呢!”

  “……问题在于,就连这样的日子,尼日利亚人也快要过不下去了,而他们的人口却还在继续增长!”

  郭政委解释说,“……民国年代的旧中国不管再怎么惨淡,好歹也还算是个农业国。可是尼日利亚和很多非洲国家呢,干脆连农业国的资格都没有!连粮食都要靠美国或阿根廷来提供!”

  “……呃?是因为那里的土地太差,不适合耕作吗?”李维皱眉说道。

  “……正好相反,尼日利亚占据着地球上最优质的耕地,全国总面积九十二万平方公里,可开垦土地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五。除去城市、河流、保护区之后,剩下的耕地大约有六亿亩耕地左右。我们中国的可耕地红线则是十八亿亩,尼日利亚的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由于是热带气候,庄稼长得快,可以达到一年三熟甚至四五熟,所以尼日利亚在理论上能够养活的最大人口,可以达到中国的一半左右。”

  郭政委摊了摊手,“……但问题是,非洲人的种田方式实在是……怎么说呢?太粗犷了!随便弄些种子,然后拿一个尖嘴锄,挖个坑丢种子下去就可以了。个别最懒惰的黑人,甚至连坑都懒得刨了,直接扔到野地里完事儿。非洲的土地不需要翻耕,土壤不翻耕都很松软,所以一年的农活只要一星期就能干完!

  在刚果和喀麦隆这些地方,路边很多看上去杂草丛生的野地,实际上很可能却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农田,但就是这种方式的种植。凭借非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居然还能有不错的收获。

  比如很多我们认知中的一年生农作物,在非洲的大地上都会变成多年生植物,因为热带气候而无休止的生长。中建公司曾经去喀麦隆开展工作,带了些黄瓜过去,种在驻地旁边。结果也没怎么施肥,这黄瓜就长得跟冬瓜一样大,种一次能连续收获几年。还有辣椒,在热带非洲硬是长成了辣椒树,足足五米高,连续摘了三年都还没完。等到中国建筑队走了,当地黑人还能继续收获……至于土豆就更厉害了,最初只是种了几颗下去,几年后就自动变成了一片比广场还大的马铃薯地,都不用靠人工去搞移栽什么的……”

  “……这……既然非洲的土地如此肥沃,为什么还会粮食不能自给呢?”李维奇怪地反问道。

  “……问题是,正因为自然条件太好了,把黑人都给养成懒汉了,完全没有勤劳的观念,也没有积蓄的意识,更不理解什么是居安思危——古代中国人一年不种田或者绝收了就得饿死,他们非洲热带雨林里各种浆果和坚果多得丧心病狂,就算绝收了,只要往林子里随便找点儿野果什么的,也就凑合过去了。

  所以,非洲黑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储藏食物的习惯,反正树林子里到处都是吃的,何必要吃不新鲜的东西?结果就是农业技术始终没有进步,比中国先秦时代的刀耕火种都要落后,也没有任何改进的动力。

  就算是黑非洲农业文明最进步的********,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来看,那儿的农民也是一样懒得出奇——明明可以种三季的庄稼,********人只种一季就懒得多种了,因为种一季的庄稼就已经够吃了,还有多余的可以卖到城里换点儿零花钱,那么又何必再辛苦呢?晒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