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遗弃的岩心
  他拿起一块岩心,仔细的看了看,转头问道:“这些岩心怎么回事?”

  “我们怎么知道,也许是十几年前打的钻孔技术没达标,做了废孔处理。”一名技术员语气生硬的回答道。

  “这倒是说得通。”

  许信点点头,丢下岩心,顺着勘探线,继续直线前进。

  想要找准勘探线的方向,必须时刻盯着罗盘的指示,顾此失彼,时常根本没办法注意脚下,连着摔到沟里两次,把身后跟着的三个人笑得好不欢乐。

  第三次摔到沟里的时候,许信的手臂差点摔断,因为手臂砸在了坚硬的石头上。

  翻身爬起来一看,身下的一堆石头,根本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堆被人随意丢弃的岩心!

  这堆岩心丢弃的方式,比之前碰到的岩心还要随意,都懒得掩埋了。

  “这些岩心是怎么回事?”许信抬头问小土沟上面站着发笑的技术员。

  “这……也许也是废孔吧。”

  “行,咱们继续往前走。”

  许信从土沟爬出来,翻山越岭,继续往前走。

  后面又找到一处岩心丢弃点。

  结合系统自动生成的剖面图,他算是弄明白了。

  这些废弃的钻孔岩心下面的地层,全都是没有见矿。

  到了见矿的地方,钻孔位置都用水泥筑起了又大又好看的封孔标志。

  而且这些见矿孔,打钻间距都不大。

  钻孔布置还有这样的道理,时而间距五六百米,时而间距两百米。

  这么随心的吗?

  在报告上,之所以钻孔间距如此不一而同,居然堂而皇之的给出了一个解释——

  个别地方高程变化大,山坡陡峭,不适合安排打钻,所以进行了挪孔处理。

  难怪专家组死活不通过验收。

  挪孔处理的钻孔也太多了吧?

  事实上,根本不是挪孔,而是把不见矿的孔直接就没有做钻孔柱状图,呈现在资料成果。

  这根本就是欲盖弥彰,暗度陈仓啊!

  赤裸裸的找矿造假行为!

  许信一番走下来,算是见识了这些勘察工作的骇人听闻的手段。

  因为地层分析视界深度设置在了400米,相比于200米深度,能量点消耗成倍增加。

  他只有60点能量余额,穿过整个矿区大约四公里的长度。

  视界里面自动绘制了一条剖面图。

  剖面图上,矿层并不连续,而是一个个不规则圆圈,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散落在各处。

  这就是典型的透镜状矿体。

  能量已经彻底耗光。

  他们处在远离指挥部的矿区另外一端。

  许信打了电话给钱庞青派车过来,得等一会儿。

  他一屁股坐在路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