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 第13节
��,象征权力的天朝皇城比摩登混杂的远东明珠显得更为陈旧,迎面走来的人们虽然剪掉了辫子,可那一张张脸上的神情却还和过去的日子毫无分别,他们像过去一样作揖、一样磕头、一样抽大烟,世道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他面无表情地收回了目光,答了冯览的话:“还好,遇上一点小波折。”

  冯览其实早就知道火车遇匪的事了,甚至还知道徐隽旋打人呢,眼下这么问无非只为了表达一番关切,使对话的展开不要显得太生硬罢了。

  “一路辛苦,”冯览客气地说,“将军的手书带来了么?”

  这才是正题。

  徐冰砚坐直了一些,谨笃地点头,眼神朝他上车时放在后座的箱子看了一眼,说:“带来了。”

  冯览点头说了一声“好”,窄小的瞳孔像针尖儿一样细,又转而说:“一会儿见到孙将军,记得客气些跟他问好。”

  车子停在一座气派的四合院门前,从这里朝对街望能够很清楚地看见那条声名远扬的使馆街,而在1901年之前这里还叫东交民巷,是明清两代五府六部所在之地,倘若辛丑年的那场战争不曾发生,徐冰砚兴许还会在会试之后来到此地供职。

  可惜如今这地界已经全然变了模样,所谓“国中之国”是名不虚传的,放眼望去满街都是洋人的建筑,除英俄德法各国使馆外还开设着若干洋人办的银行和医院,四周更建起了高约六米的围墙,森严的碉堡和铁门使它看起来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一个貌似十分光耀、却又深埋着沉痛和耻辱的世界。

  悠长的思绪被车门关闭的声音打断,冯览已经下了车,神情十分松弛自然,好像全然不在意此刻这些竖在眼前的活生生又血淋淋的历史,只很从容地说:“下车吧。”

  徐冰砚应了一声,随即从后座取了箱子,下车跟随冯览一同走进了四合院。

  他们来得巧,正赶上堂会。

  在北京城唱戏的角儿可比上海滩的要地道,皇城根儿下多少年的积淀,一开嗓便能听出不同,且哪怕锣鼓敲得再响、京胡拉得再欢,那戏声里还是糅着繁华旧梦的惨淡,总有些难以言明的执迷和悲怆在的。

  这宅子的主人是北京政府主计处岁计局局长郭巍,同徐振将军是老交情,每年徐振麾下亲近的将领和官员要上京,总会在他这里落脚下榻,是以前几日刚到北京的孙绍康孙将军也住在此处。

  孙绍康今年五十有二,亦在徐振左右效力,上了年纪有了肚子,乍一看总让人觉得他穿不进军装;他是皖地的将领,官邸设在安庆,平素只在有重大要务时才会来沪,与徐冰砚只见过几次,并不熟识。

  他是上校军衔,徐冰砚见了他应依规敬礼,彼时孙将军正沉迷于台上戏子的漂亮身段儿,可没功夫同人寒暄,坐在位子上动也没动,只掀起眼皮看了徐冰砚一眼,神情有些轻蔑,说:“嗯,坐吧。”

  另一头冯览也同郭巍打好了招呼,又将徐冰砚引荐给了这位官员,那郭局长年纪不大,刚刚三十六岁,却不知何故已经白发过半,见了徐冰砚后同他握手,十分歆羡地连连说着“一表人才,后生可畏”,引得一旁的孙绍康冷冷哼了一声。

  徐冰砚一切如旧,神情没有一丝波动,礼貌地同郭局长问过好后就随冯览找了个角落的位子坐下,先是耐心地陪同大人物们听完了整场咿咿